黄建电在给客人按摩
□本报记者 吴东萍 文/图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残疾人这个词,往往和弱势、帮扶、同情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走近他们,记者却看到了最真实的一面:他们渴望尊重、渴望实现自我、渴望踏实安宁地生活。
■声音
聋哑人武莉:“我也想考公务员!”
今年31岁的武莉,是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的一名工勤人员。写通知、做表格、送文件、发报纸、存档案,办公室的工作既细碎又繁杂,可是武莉每一样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她很灵活,很能干!”武莉的认真和努力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唯一不同的是,武莉的办公桌上时常堆放着一叠废弃的打印纸——她是一名聋哑人,平时与人交流要通过笔和纸。
“我们找工作很难!”武莉告诉记者,2004年她从天津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因为专业的局限和身体的原因,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在家待业了3年后,直到2007年底,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才得到了现在这份工作。
武莉在单位工作几年了,可是因为是政府照顾安排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只有不到一千元的收入,这在物价高涨的今天,生活相当拮据。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武莉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可是,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她甚至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我也是大学生,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呢?”武莉很无奈。
“我还年轻,我不想这样过一辈子,我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志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武莉称,她希望政府能放宽政策,让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公平就业。
小儿麻痹症患者黄霄:残疾人创业需要更多扶持
“去年纯收入1万多元,算是尝到了甜头!”今年33岁的黄霄是右江区四塘镇人,患有小儿麻痹症,去年在残联的支持下开始搞林下养鸡,全年出栏2批将近1万羽,纯收入1万多元。谁又能想到,几年前他也曾受过就业难的苦。
从小,黄霄的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填报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科)。2001年黄霄毕业了,可是身体残疾的他在现实中四处碰壁,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收他。“我身体不好,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机会才可能眷顾我。”2005年,黄霄通过专升本拿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证书,可是就业依旧艰难。幸好,天资聪颖的黄霄自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到电脑行给人装电脑,一个月领千把块钱的工资。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霄渐渐意识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去年年初,在残联的帮助下,黄霄搞起了林下养鸡,并且逐渐走上正轨。黄霄说,他的养殖事业刚刚起步,资金还比较匮乏,技术也不够扎实,信息比较滞后,销路也尚未打开,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扶持。
盲人黄建电:想申请经适房在百色定居
今年28岁的黄建电是一名盲人,几年前从特校毕业后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
昨日下午,记者在向阳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里找到了黄建电的盲人按摩店。“夏天生意好一点,冬天就不行了。”黄建电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他经营这家小店8年了,生意还过得去,能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除了他和妻子,店里还雇了两个盲人工友。夏天来按摩的人多,生意就好一些,工人一个月能拿到千把块钱,冬天人少,有时候只能拿到四五百块钱。
“不过总比在家里好。”黄建电说,他和店里的工友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像他们这样的盲人干不了农活,如果留在老家只能一辈子靠父母养活。
黄建电说,按摩店的生意不好做。如今房租越来越贵不说,街上挂羊头卖狗肉的小店也比比皆是。很多不正规的按摩店打着“盲人按摩”的招牌,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也有损他们的声誉。虽然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
“能在这里安家当然好!”从进特校学习算起,黄建电已经在市区待了十多年。如今,黄建电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是要在百色定居,他感到压力很大。明年,黄建电的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不知道最近的四幼能不能报上名,这几年市里的经济适用房也越来越多,不知道能不能申请到一个名额。”黄建电说,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子女入学、保障住房申请上多照顾他们。
需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保体系建设
据了解,目前残疾人在劳动就业方面享受着多方面照顾,国家除了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外,还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并在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及附加、所得税方面给予照顾,同时,他们在在信贷政策上也享受着政府贴息照顾等。此外,残联还会不定期联合有关部门针对不同残疾人群体进行康复、脱贫脱困等方面的培训。关于社保方面,现有政策措施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不高、服务不成体系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新闻推荐
在右江河边建造沙滩公园,让市民多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本是件大好事。但想不到的是,在如此美丽的水域,竟然十天内吞噬了两条年轻的生命,令人在震惊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