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出手”一件事情无法回避成本,要看值不值得。因为值得,义无反顾;因为值得,毅然决然。值得,就是一种力量,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些事件尽管时间、人物、地点不同,但情节惊人相似,如出一辙,只不过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罢了。看看这两起事件:
上月,深圳,一医院再现“大便弟”,张女士一家在看病时发现了这样的事情,便上前提醒了一下,结果却被对方暴打了一顿。(《深圳晚报》报道)
时隔一月,12月16日,北京,李先生一家三口遇人打群架劝架,结果惹火上身,父亲被殴打,8岁的女儿手腕几乎被砍断。(《京华时报》报道)
一句好言相劝,换来一顿拳打脚踢。站在社会的角度,这一“劝”,传递出去的是文明,“换”来的是人性思考;这一“劝”,传递出去的是正义与友善,“刹”住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斗。从这个意义上讲,被打的张女士和李先生一家,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对张女士个人,对李先生一家,这一“劝”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等待他们的将是,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漫长的疼痛折磨,还有不堪重负的治疗费用。“在医院大便本来就是不对的,我们上前制止还被别人打,这样以后我们还敢好心地提示吗?”张女士她们的“想不通”,可以理解。
回归现实,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出手”一件事情无法回避成本,要看值不值得。因为值得,义无反顾;因为值得,毅然决然。值得,就是一种力量,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果断捍卫“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现今更需要这种叫“值得”的力量推动。
“值得”在事前。党委政府要发出有力声音,倡导文明、和谐、诚信、友善。倡导,绝不是喊口号,要有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可以操作的激励机制,提高公民抵制“假恶丑”的“值得感”。
“值得”在事中。有斗争,就有流血,甚至牺牲。抵制“假恶丑”的战斗一旦打响,各种社会正能量马上汇聚,比如,警方的现场处置,路人的出手相助,救护力量的跟上,以及政府的鲜明态度。
“值得”在事后。让为抵制“假恶丑”的流血群众不流泪,党委政府要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送上关心,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各种困难。同时,大张旗鼓地表彰他们,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有光荣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何来?提高公众的 “值得感”,值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思考和探索。
新闻推荐
近期国内部分省份出现“***”邪教组织人员非法聚集,在公共场所打横幅、散发传单和小册子,以及使用小喇叭散布“世界末日”谣言的情况。邪教组织人员编造、散布、鼓吹“只有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