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永川女足国际邀请赛16日结束,稚嫩的中国女足获得1胜2负的战绩。这样的战绩再次凸显中国女足面临的最大问题: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减少、人才青黄不接。
女足之困·人才奇缺
33岁浦玮重返赛场
“我的现在都是曾经的中国女足给我的,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困境中的中国女足,国家需要我,我没有理由拒绝。”33岁的中国女足队长浦玮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33岁的浦玮3个多月前重回国家队,她第一次为球迷所熟知是在1999年的美国女足世界杯赛,在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俄罗斯的比赛中,年仅19岁的浦玮用一脚漂亮的世界波为中国队拔得头筹。时光荏苒,如今的她已经成了经历过中国女足巅峰时期的惟一一名现役球员。
此前,浦玮也曾宣布退役。3个多月前,面对国家队的召唤,浦玮二话没说,暂缓了自己的婚礼,关掉了自己两间非常赚钱的美甲店,毅然重新披上国家队的战袍,并接过队长袖标。
【困境】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
随着十几年前书写过辉煌的 “铿锵玫瑰”退出舞台,中国女足几乎在一夜之间跌入低谷。中国足协竞赛管理部部长戚军分析说,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后备力量缺失,待遇不高,从事足球的青少年急剧减少;此外关注度低,社会力量投入不足,联赛运行经费少。
“近几年女足联赛沦为阶段赛,比赛都是赛会制。赛会制的优点是省钱、时间集中,缺点是比赛少、质量低。实力强的队能打二十多场比赛,实力差的队只有十几场,回家后全年没有比赛可打。这样的联赛水平低、成才慢,成年女足都顾不上,更不要说青少年女足了,如何能培养人才?”戚军说。
由于作为次级联赛的全国女足联赛2007-2010年停办,始于1997年的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名存实亡。
女足之路·忍辱负重
向半职业化转变
戚军表示,“铿锵玫瑰”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必须忍辱负重去承受,永川国际邀请赛的比赛结果不重要,关键还是看整个队伍是否有进步,一年时间年轻的女足已经改变很多,希望社会能给女足宽松的舆论环境。”
有人认为中国女足要想重返“铿锵玫瑰”时代的辉煌,应该像美国一样完全市场化。戚军认为这种观点太理想化,女足完全市场化目前还难以实现。“提高待遇、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解决球员退役安置问题等等,中国女足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是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革赛制,提高水平,让女足联赛向半职业化转变,让球员在职业生涯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标】打造足球人才链
戚军表示,全国性比赛只是女足竞赛的一部分,还需要其他联赛进行补充配合,一些城市正在试点校园足球,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喜欢足球,如江苏已经成为足球人才的输出大省。同时,足协还在大学生足球上加大了投入,鼓励企业、社区搞业余足球联赛,将城市联赛纳入整个足球联赛的大框架内。“国家和地方联赛都做实了,足球人才链自然就会形成。”
◆新闻延伸
“少帅”郝伟一年没转正
从中超最年轻主教练到临危受命接手低谷中的女足,“少帅”郝伟担任中国女足国家队代理主教练一年来,带领年轻的姑娘们征战南北,尽管女足萎靡的状态有所好转,但一路磕磕碰碰未能交出满意答卷,“代理”二字至今还没有从郝伟头上摘掉。“铿锵玫瑰”曾经创造辉煌,国人对女足充满期待。“那是以前的事情,不是我创造的,也不是这帮队员创造的,现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觉得目前女足的方向是对的,我们应该少说多做,最后还是场上见,多付出行动,落实到场上表现,”郝伟说。
(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爱桥婚恋热线:2233126QQ:619485553文老师:你好!我是一名离异近八年的单身女士,儿子在加拿大留学,有自己的公司,前夫是名公务员,官至副厅级。我俩是大学同学,后下海经商创业。由于各种原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