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接到报告称,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位于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因输送软管破裂导致的苯胺泄漏事故,泄漏苯胺可能随河水流出省外。此时离事故发生已过去了5天。
事故
8.7吨苯胺漏入河内
记者6日凌晨在天脊煤化工集团苯胺库区事发现场看到,爆裂软管位于一个成品罐的下方,苯胺库区被2米高左右的围墙围着,按常理不会被排入河道,然而由于雨水系统在苯胺库区出口处的一道阀门松动了,最终导致泄漏。
经过初步核查,当时泄漏总量约为38.7吨,发现泄漏后,有关方面同时关闭管道入口出口,并关闭了企业排污口下游的一个干涸水库,截留了30吨的苯胺,另有8.7吨苯胺排入浊漳河。
影响
下游邯郸大面积停水
泄漏发生辐射流域约80公里,涉及潞安、平顺两市县在内的28个村庄。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河北邯郸市大面积停水,引起当地不少市民抢水储水。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无色油状液体,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其毒性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人体若吸入或接触,会造成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等。若大量吸入会引发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治理
解决水污染尚需时日
国家标准规定水中苯胺浓度不得超过0.1毫克/升。事故发生之初,浊漳河出山西省界的王家庄监测点的苯胺浓度最高达到72毫克/升。通过采取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截至6日凌晨2时,王家庄监测点苯胺浓度已下降为3.4毫克/升。
邯郸市政府6日中午通报称,经全力应急处置,邯郸市主城区85%以上居民已恢复正常供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邯郸市应急供水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张晓健6日在邯郸表示,邯郸上游水污染问题解决时间需以周计算。因为上游山西流入河流的污染物不易分解。
问责
4名责任人被撤职
6日晚,山西潞安天脊“12·31”应急指挥部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在此次苯胺泄漏事故中的4名直接责任人被撤职处理。
山西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大山在媒体通气会上称,目前,对潞安天脊“12·31”苯胺泄漏事故直接责任人已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天脊方元公司总经理陈建温、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任勇杰、储运车间主任程新生、副主任宋涛已被撤职。待事故调查结束后,再进一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我国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