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玉
巷头开了一家蔬果铺,每日下午下班归来时,必要从那儿买些东西。铺主是个肥胖的女人,整天脸上挂着微笑,见来人,老远就打招呼,招揽生意。久而久之,和她熟络了,买菜后会赖着向她要几根葱,她会慷慨地捏几根让我拿去,让我尝到世俗得了便宜的快乐,高兴大半天。
我所居住的是一条寻常的小巷,在这个忙碌的城市里,微不足道。小巷两侧立着两排四层高的老式楼房,每套房面积都不大,二三十平方,有单身独居的,也有全家老幼挤在一起的。人也是天南海北的,口音各不相同。从刚搬来时的陌生,到后来相互之间的熟悉,这条小巷就开始嘈杂起来,孩子们的玩闹声,男人的呵斥声,妇女之间嬉笑吵骂声,猫狗打架声,还有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充斥于其间。
就这样吵闹着,吵闹着,咿呀学语的孩子长成了初懂事时的少年,那可爱笨拙的小狗也长成了气势汹汹的大狗。从巷头到巷尾,来回穿梭着,摩擦着,演绎着自己的生活。
日子缓而不急,慢悠悠地晃着。狗见到我,依然会摇尾示好,跟在我的身后,直到我上楼去了,才悻悻地离开。那些孩子都是我认识的,但并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也是在我的眼里长大的,他们见我的时候也会礼貌地微笑,可和我接触并不多。
阳光是难得的,每天从拥挤的楼缝中掠过,直到傍晚,才安慰性地给我的房间一道斜光。我的房间四季都有些潮湿,总是渴望多得些阳光,驱除房间里的潮霾。三四月间,最让我后怕,从房顶到廊檐,再到栅栏,都长满了绿色藓瘢,一不经意就爬上了窗沿。倒真有“苔痕上阶绿”的感觉。
时间久了,其实也就习惯了。
巷子越深,世俗味就越浓。人间烟火就在小巷里面。为些鸡毛蒜皮小事也会大打出手,吵骂不绝,但哪家有红白事,邻里也要去贺喜恼忧,这便是人情世故。而我是一个喜欢静的人,却安乐于这种世俗的杂。小巷,世尘的味道在其间流转,带着细微的温暖。
也会有安静的时刻,微风从巷子里吹过,吹动那高高挂着的“万国旗”,吹动我窗前的那盆菊花。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感受风的清爽,风就穿巷远去了,小巷实在太短,以至于留不住岁月对时光的眷恋。
新闻推荐
年轻人吐槽春节变“春劫”——过年红包越来越大 感觉变味盼“瘦身”
晨报记者 黄荣友每逢春节回家过年,给小孩子发红包,成了年轻人不可缺少的部分。近日,市民李小姐致电本报热线称,如今的红包越来越大,过一个春节她发了2000多元红包,花去一个月的工资让她心痛不已。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