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导演,故事庞杂,巨星云集……这些都是近期在国内院线登录的好莱坞大片《云图》的卖点。而对华语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一个名字:周迅。
在《云图》中,周迅一人分饰三角,未来餐馆的克隆人服务员、金发碧眼的未来部落人及女扮男装的酒店经理。从角色数量上看,似乎很重要。然而,事实上,这个角色两次出场不久即被杀死,另一次甚至观众不知道什么时候闪过屏幕。
随着中国影院进口大片配额的增加,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贴个“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些“中国脸”都号称给好莱坞大片里注入了中国元素。
但光有“中国脸”并不一定能让观众买账,没台词、打酱油是“中国脸”们在大片中始终摆脱不了的标签。时间一长,观众可能非但不买账,还会徒增反感。“蛋糕”搞不好就变成了“玫瑰”:看上去很美,凑上去扎人。
好电影自然不怕没票房,《盗梦空间》《阿凡达》等电影没用“中国脸”,照样在中国赚得盆钵皆满。当然,中国元素用得好,自然也能够博得观众的热情,《功夫熊猫》及其续作就是绝好的例子。这种成功,只靠一张“中国脸”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高的境界是对“中国元素”的“创造性转化”,此中奥妙,昆丁·塔伦蒂诺和他的《杀死比尔》系列可以为你说上一二。
反观中国电影自身,缺乏有国际声誉的新作品、新导演和新演员,近年来的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鲜有获奖,倒是红毯上的“中国时装”吸引了更多眼球。演员再好,没有好电影撑腰,自然当不上大片主角。另一方面,电影体制的重重限制、缺乏行之有效的分级制度,使得中国电影“走出去”,外国电影“走进来”都困难重重。
真正要赢得中国电影市场,不能仅仅靠“中国脸”,更重要的是有“中国心”。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茅台等名酒价格应声下跌,跌幅普遍达20%至30%。专家指出,以往某些名酒价格“只涨不跌”并非“市场原因”,而是公款吃喝在为其“撑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