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我喝,可是尿太臭了。”河北三河市燕郊一幼儿园又曝出虐童丑闻。该园两幼儿贝贝(化名)和墨墨(化名)称,老师让其喝尿、吃鼻屎,并将卫生纸搓成纸绳插入孩子鼻中,家长听后心如刀绞。园方则表示“此事不可能,正常人不会做出如此举动”。目前,警方已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三河市教育局令园方起草安全保证书。(23日《北京晨报》)
如果不是精神疾病,就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但却在屡次爆发的虐童案处理中被漠视了。——事发之后,当事人得到处理,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也对教师展开师德教育,再让学校签责任书,就告了结。可却没有去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甚至治疗。
就在今年河北省的两会上,民进河北省委向大会提交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提案,提案指出,近一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1/3属于“轻度心理障碍”,约1/5属于“中度心理障碍”。民进河北省委表示,教师的心理压力较社会平均压力偏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早已暴露出来,可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大作为。一方面,还是采取原来的行政管理方式,向教师布置任务、下达各种考核指标,要求教师完成任务,这让教师不堪重负。就在3月2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这一规程新增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的章节。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这一要求没有错,可是,教育部门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创造了怎样的条件?如果没有创造条件,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就追究教师的责任,这是不是会让教师时刻“如履薄冰”、“压力山大”呢?调查显示,教师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各类行政评审、评价,很多教师根本感受不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对职业充满倦怠。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没有救助机制。本来,对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有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咨询、辅导,可是,这一机构在很多地区都找不到。教育部在去年年底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这并没有引起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的重视——在升学压力之下,心理教育和其他非高考学科的教育一样,被严重边缘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对搞好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这不是高喊“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是“灵魂工程师”,就能做到的。如果他们不被关爱,没有尊严,长期处于生活、工作的高压之下,情绪必然紧张,心理问题严重,这样的教师,会有良好的心境开展教学吗?
新闻推荐
连霍高速河南境内义昌大桥发生爆炸垮塌事件、辽宁东港被曝发生集体丙肝感染事故、山西洪洞曲亭水库发生坝体坍塌、北京李某涉嫌轮奸事件……2月份,一系列社会热点新闻引起公众的关注。那么,这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