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建设法治政府更应强化人大作用

来源:绵阳日报 2013-04-15 08:31   https://www.yybnet.net/

□南都

4月12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规定了数个“百分之百”:重大决策要百分之百听证、民调,政府信息依法申请公开和答复要百分之百,政府规范性文件不得创新行政处罚、报备率及合法性审查审核率百分之百。据悉,该指标体系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

公布《指标体系》,可看做是制度建设的一种举措。通过对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进行分类,又在不同类别下设置指标级别,最终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相关行政机构的法治水准,这样的考评形式显然是政府转型的一个具体表现。

不过,在陷入具体指标、权重是否合适的讨论之前,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路径依旧还是有必要做一个梳理。法治政府的建立最终依靠的是制度,而不是某次不管是温和还是激烈的抗议行动。而就制度建设来说,本身也存在不同的层级和类别。例如,为何广东的政府为了获得自身决策和执行的合法性,并没有主动寻求既有监督机构——本级人大——的支持,而是直接转向了处于无组织状态的公众。个中原因,当值得深思。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近几年政府推行政策时常要面对不可预料的汹涌民意。新媒体的普及催生了民意涌起的年代,作为政府,要想获得具体某一政策推行的合法性,抚平民意的抨击,都是不容回避的。因此,细心之人不难发现,近几年广东、广州两级政府所下发的关于重大决策听取民意的文件,林林总总相加也许超过了10份。如此多的文件强调民意的重要性,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制度建设本身就带着一种“工具理性”,所应对的只是一时的民意,在客观上忽视了人大监督这一制度的同时,也存在制度重叠建设的嫌疑。

当然,政府的偏好也是在与民意的互动中产生的,事实上,主流民意与政府一样,都有意无意在回避人大的制度建设。但民意的偏好毕竟选择有限,例如公众即便试图强化人大的监督角色,但可获得的空间有限。反过来,政府的选择空间相对更大,但基于利益逻辑进行分析,一个强大的人大未必是政府所欢迎的。而另一方面,对于双方而言,强势的政府和汹涌的民意之间直接达成一定的规则,至少看起来交易成本会更低。

建设“法治政府”,这一目标不可谓不高远。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一些具体的制度来支撑,但到底是依赖各种零碎的重视民意的文件来达到,还是回归到我们拥有的制度本身,通过发挥和强化人大的作用来实现呢?选择何种路径,将取决于此一时代的政府和民众,是将法治政府看做一种价值性的目标,还是一种工具性的目标。

新闻推荐

消防民警联手 救起受伤女子

本报讯4月21日晚,一名妇女因与丈夫吵架跳河,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与消防联手,将其从水中救起。当晚9时许,市巡特警四大队民警接警称,在牌坊沟有一女子跳河自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只见河水约有半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建设法治政府更应强化人大作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