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一名男子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便将户口转回原籍。由于他是非农户口,不能转入老家所在的村里,当地派出所便将他的户口落在镇上的一个集体户中。如今,他想为儿子办理落户手续时,却意外发现这个集体户的地址是不存在的。
大学毕业后户口转入集体户
甘实(化名)出生于藤县新庆镇沙村,1998年,他考入了四川省的一所大学,于是就把户口从农村迁出转到了学校里,成了非农户口。
四年后大学毕业,甘实没找到工作待业在家,当别的同学落户到单位所在地的时候,他只能将户口再转回原籍。但由于是非农户口,他没办法再转回村里。按照新庆派出所的指示,他将户口转到“新庆街6号”。
“派出所的人说,读书回来的都是转到那里。”甘实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新庆街6号”究竟在哪里。后来,他去了宾阳打工,并在那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一直在宾阳生活。
孩子如何落户成难题
2010年,随着儿子的出生,户籍问题让甘实意识到有点麻烦。
虽然他的户口是非农的,但由于未购置房产,他不能将户口迁至实际居住地。而实际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址不一致,孩子接受教育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如果送到户口所在地读书,太远;如果在实际居住地读书,要交一笔“借读费”,这让甘实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今年3月26日,甘实的父亲到新庆派出所询问,是否可以将孙子的户口落户到其名下。派出所的人表示孩子只能跟随父亲或母亲的户籍,也就是说孩子要么落户到“新庆街6号”,要么就落户到甘实妻子的户口所在地。但甘实告诉记者,妻子户口所在的村委不同意孩子落户到当地,还催促其妻子将户口迁出。
“新庆街6号”已是空地址
3月27日上午,记者在藤县新庆镇找到了新庆街,这是新庆镇的一条主街,记者沿街从1号一直找到第116号,也没有发现“新庆街6号”。新庆派出所户籍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这个地方的。”在记者追问下,该工作人员说:“这是个集体户口,以前读书回来的人都转到这个户口来的,为什么后来没有这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除了“新庆街6号”,该镇还有另外一个集体户口。
据了解,当年毕业生户口的落户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挂靠在县市人才市场,每年支付“档案管理费”;也可以挂靠在其他居民家庭;或者挂在街道、镇、乡集体户上。而以上种种落户形式造成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实际居住地与户口地址的不统一,甚至会出现像甘实的情况,找不到地址的门牌号。
据藤县公安局户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庆街6号”迁入记录高达580人,除了后来迁出的,目前还有400多人的户口挂在那里。
该地址因拆迁而消失
5月3日,梧州市公安局户政科负责人表示,每个城市的户口准入门槛互不相同,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各自的办法。集体户口找不到门牌的情况在藤县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其他地方也会存在,但比较少。
该负责人表示,“新庆街6号”属于公共门牌,近年来城区大范围拆迁,路名、门牌也随着被拆迁建筑消失了,一些户口本上的地址已经不复存在,但这并不影响集体户的正常生活,他说:“只要有身份证,都没有问题。”
他表示,挂靠集体户的大学生,若户口还未迁出,只要凭孩子的出生证、父母的户口本、身份证,其子女既可以随母亲户口落户,亦可以在父亲户口所在地落户,但最好是落户于长期居住地。
另外,这位负责人还提到,当年非农户口炙手可热,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将户口迁出转成非农。而随着农村政策越来越好,一些人又想回到农村,但是目前户政管理办法只有1958年出台的户政管理条例,有“农转非”的条件,却没有“非转农”的具体实施条件,所以给户政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
今报记者张文卉
新闻推荐
柳州讯 一名浙江籍犯罪嫌疑人与同伙诈骗十余万元后,立即潜逃到柳州躲藏。昨日上午,柳州市公安局红光警务站民警,通过仔细盘查成功将其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