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粽”是情
端午节,粽飘香,家家户户插艾忙。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街上行人如织,十分热闹,人们都在尽情地跟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着节日的欢乐。那些无法回家、仍然在为这座城市建设忙碌的工人们是如何过节的呢?记者走访了合肥市几处工地,体会了一样的节日里,那些不一样的心情。
轨道二号线拆迁工地,万大姐(中)和丈夫(右二)正在加紧干活,希望早点回去包粽子。
想念亲人缝的香袋
时间:12日10时
地点:潜山路与休宁路交口一工地
人物:李德修和李德有兄弟
等收工好好喝一杯
“一、二、三,起。”工地上,李忠民正和工友们一起进行清障工作。为了弥补因下雨等原因耽误的工期,昨天,两百多名工人都放弃了假期,加班加点地干活。
“只有个把本地人,绝大多数都是外省的,东北人最多。”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道。据悉,为了让工人们提前感受过节的气氛,前天晚上,项目部就买了一千多个粽子分发下去。
“每个人领了三五个呢。”陈传周是长丰人,他告诉记者,自从到了工地,生活改善了很多,自己干得也特别有劲。
“我们都是头一次来安徽,还挺适应的,就是有点热。”李忠民和刘忠臣都是吉林长春人,他们说在老家,端午这天也是吃粽子。“我们一般不放馅,放也是放大枣。绿豆糕不是过节才吃,夏天也吃,用来消暑。”
来自山东的崔邦平则告诉记者,山东产枣,他们也会将枣放在粽子里。“我们还会在屋檐上插树枝,松树、杨树、柳树啥的都插。”提到艾草,几个北方来的师傅都有点蒙,看来,各地习俗还是有些差异的。
对于过节不能回家,无论是陈传周还是李忠民等人,都说没啥,“在哪过都一样,下了班,大家聚在一起好好喝一杯,叙叙家常啥的。”
时间:12日11时半
地点:轨道交通一号线大东门站施工点
人物:陈传周、李忠民等人
(上接AII09版)
走进李家兄弟的宿舍,桌上的塑料袋正敞着口,十多个粽子摊在袋子里,格外醒目。“昨天晚上出去买的,还没吃完。”李德修憨厚地说。
李家兄弟是青海民和县人。“弟弟出来五六年了,来合肥也一年多了,我是两个月前从家里来的。”李德修告诉记者,他本来只是来看看弟弟,可正好工地缺人,他就留下来了。
说到端午节,已在外过节多次的李德有没有太多感觉,倒是李德修感触颇多。“吃粽子、戴香袋、摆柳枝,我们在家都是二三十口人一起过的,很热闹。”
“香袋和柳枝,一个是‘平安吉祥\’,一个是‘驱邪护善\’。”李德修解释说,按照家乡的习俗,在端午当天,男子都要戴上女性亲人制作的香袋。“小孩子挂脖子上,大人系在纽扣上。”而柳枝则是在前一天晚上摆满屋顶,用砖头类的东西压着,任由风吹雨淋,永远不拿走。
“在这就吃点粽子,简单多了。”李德修说没有香袋可戴,自己想去折柳枝,又不敢乱折,心里忍不住有点小小的别扭。不过一想到晚上下班后能加餐,喝点小酒,他脸上还是流露出欣喜的神色。“平时不喝酒,今天可以痛快喝点了。”
采访结束,两兄弟戴着安全帽,一前一后出了门,到工地上继续他们的工作。
半天卖出三千粽子
舒城的张大姐在合肥卖粽子已经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了,批发的活也接,零售的买卖也干,她说,别人手里提的粽子,她瞅一眼就能知道是不是出自她家。“别看都是三角粽,但每家包粽子的手法都不一样。”
近几年,张大姐一直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菜市场门口卖粽子,昨天是端午,也正是粽子最热销的一天,张大姐早早就将粽子拉到了市场门口,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儿子也来给她做帮手。
“来5个鲜肉蛋黄的”、“来10个蜜枣的”……刚刚铺开摊子,买粽子的市民就围了上来,张大姐熟练地给挑选粽子,儿子则负责收钱找钱。“一般南方人好咸的,北方好甜的。”从买粽子的种类,张大姐也能判别出地方差异。
到昨天中午时分,张大姐满满当当的一车粽子,只剩下零散的几篮子。“卖了3000多个,下午就剩的这些恐怕还不够卖,这量得是平时的四五倍啊。”张大姐乐得合不拢嘴。
唐勉 本报见习记者 朱庆玲
人物:张大姐(来自舒城)
在工地为爱人包粽子
昨天下午两点,正是日头毒的时候,记者看到,工地上还有七八个工人在一堆乱石中忙活着,周围三台挖掘机不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万大姐头上戴着帽子、胳膊上套着护袖、穿着长裤,“全副武装”地工作着。她的工作就是将打碎的石块中的钢筋,一根一根地挑出来,放到边上。
一旁,爱人易大哥则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任由脸和脖子被烈日晒得通红。“戴着帽子干活不习惯。”易大哥边将零散的钢筋整理好捆起来边说着自己的理由。
万大姐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施工队都是金寨一个村子里来的,在合肥有几年了,一直跟着工程在跑。“今天第一天到这个工地,就赶上了端午节。”
万大姐说,跟往年一样,她前天晚上下班后,就去市场买了糯米、肉和粽叶,“每回都是我自己裹,他爱吃。”易大哥显得特别满足,“我什么都不做,回家就是吃。”
昨天为了能够早下班,万大姐和工友们放弃了午休时间。“这样我们四点多就能回家了,到时候把老乡们都叫到家里去,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过个节。”
本报见习记者 王慧/文 本报记者 项春雷/图
时间:12日14时
地点:三孝口轨道交通二号线拆迁工地
人物:万大姐和易大哥夫妻
轨道一号线工地,来自长丰的陈传周和工友们在吃粽子。
轨道一号线工地,李忠民(右)和工友在干活。
新闻推荐
■直升机在泗县坠河事件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