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帮助大学生搭设主梁
7月24日,两层网箱完成,并架设主梁
7月22日,桥体第一层网箱石料填充完成
7月28日,桥梁竣工
7月21日,重庆彭水自治县诸佛乡迎来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由重庆大学和香港大学的58名大学生共同组成的“无止桥”团队,在该乡青灵村的一条小河上,用铁丝、石块、钢筋,7天时间搭建了一座宽1.2米、长49米的人行桥。一起修桥增进了两地学子感情,7月28日上午,桥梁竣工后刚刚回到主城的重庆学子和香港学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活动收获。
施工 一天扎出66个网箱
大学生们修建的人行桥名叫“青灵村无止桥”,是由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会出资,重庆大学和香港大学学生组成志愿者,包揽了从桥梁选址、设计到材料运输以及搭建的全部工作。
在工程开始前,大学生志愿者们就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需要123个钢丝网箱、120多方石料、1000多枚螺丝,7条桥面钢架等。”活动负责人之一,重大学生陈劲涛介绍,按照工程计划,大家要在7天时间内完成123个钢丝网箱连接、8个石料桥墩、7条桥面钢架组装。
施工开始前,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其实都有计划,但刚进驻工地时,由于大家热情很高,加之气候凉爽,头两天时间就完成了3天的工作量。陈劲涛介绍,其实桥墩的河床以下部分他们已经在今年的6月15日至22日完成,剩下的就是河床以上的主体部分。
下一步是编制填充石料用的钢丝网箱,每一个桥墩需要6至12个不等。陈劲涛介绍,网箱是用度锌钢丝制成,使用时需要将其扎成正方体结构,然后再将几个网箱连接成桥墩,“刚到青灵村,大家的干劲十足,4个志愿者一天就完成了66个”。
据了解,桥是按照能承受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来设计规划的,钢丝网箱、桥面钢架都用PVC材料进行了包裹,以避免河水侵蚀后发生锈蚀,总体造价在10万元左右。
互助 感受村民的智慧
除了互助,村民们也给志愿者们很多帮助。青灵村村长李晓洋时常到工地上帮工。一次,志愿者们发现桥面需要抬高几厘米,但桥墩距离河床有2米高,想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无奈只好先做其他工作将其放在了一边。“这个很好办嘛,简单的杠杆原理就可以解决。”李晓洋刚到工地一句话就浇醒了梦中人。李村长的办法是,在桥墩上支起两根支棍,一根做支撑,一个做撬杠,轻轻松松将问题解决。
在修桥的志愿者中,有三个外国面孔的志愿者非常引人注目,其中两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叫Jier、一个叫Ben,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可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原因,村民们时常给他们送去当地出产的桃子、葡萄作为礼物。这让Ben觉得,“中国人实在太热情了”。作为报答,Ben经常会在休息时给大家表演体操,因为他是学校里的体操健将。
缘起 为老师20年背学生过河感动
据了解,无止桥基金会于2007年成立,以帮助内地偏远贫困地区修建桥梁为使命,重庆大学是基金会的合作高校之一。
陈劲涛介绍,之所以将桥址选在彭水青灵村,是因为他们曾在网上看到了彭水县诸佛乡的冉龙朋老师20年背学生过河的报道,深深为冉老师的事迹感动,便组织志愿者到彭水寻找冉老师,打算在他工作的地方建一座爱心桥。2012年3月,志愿者们到达后发现学校附近的人行桥已经建好,于是,冉老师向他们推荐了青灵村。
原来,通往青灵村小需要经过一条小河,该小河水流湍急,小学生过河十分危险。如果绕道而行,需多走几公里山路。回到学校后,志愿者们将青灵村的现状写成详细报告,向无止桥基金会提出了申请。去年11月份,青灵村修桥计划获得审批。
据《重庆晚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韦薇 实习生姚凯晰)暑期来临,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纷纷奔赴农村、基层等锻炼自己。7月30日上午,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表彰暨出征仪式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举行。 经过为期2天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