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年来,从药家鑫案,到长春“盗车杀婴”案,再到北京大兴摔婴案,这些恶性案件一次次地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恶性暴力事件为何屡屡发生,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丑陋又可怕的戾气?“畜生”“人渣”,网民用这样的称呼发泄心中的愤怒。女童的命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网上,无数网民为女童点亮红色心形图案祈福。但经过两天的抢救,令人痛心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记者26日了解到,受伤的女童因抢救无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北京被摔女童死亡
两嫌犯被刑拘
7月26日,北京天坛医院正式宣布被摔女童死亡,据知情人士透露,女童遗体已随家属转移回大兴。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
据北京警方介绍,7月23日20时50分许,在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两名驾车男子因不满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女士挡道,双方发生争执,过程中一名男子将该女士打倒后,又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严重受伤。
案发后,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经细致走访,专案组很快锁定作案嫌疑人。24日15时许,在案发18小时后,专案组将隐匿在房山区一温泉会馆内的嫌疑人韩某(男,北京市丰台区人,曾因盗窃罪被判刑)抓获。25日下午,韩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另一名嫌疑人李某(男,北京市海淀区人,曾因抢劫罪被判刑)于25日中午投案自首。因事发当天驾车带摔女童的嫌疑人逃离现场,李某被警方以涉嫌包庇罪刑事拘留。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恶性事件挑战底线
戾气缘何而生
虽然警方并未披露摔婴案更多的细节,但通过目击者的回忆可以发现,这只是偶发的纠纷,从争执开始到女童被摔向地面,全过程不超过3分钟。
为什么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纠纷却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挑战社会底线的恶性事件频发,反映了一些人的焦虑心态,可能会造成激情犯罪、个人极端行为等。“在对这些犯罪行为严加打击的同时,也要思考这些事件爆发的根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说。
从长春“盗车杀婴”到“北京摔童”,极端案例背后隐藏着社会个体的负面因子。人之初,性本善,如何使人心向善,应从挽救良知、维护道德底线做起。
法治社会下要维护健康社会秩序,还需回归到人的良知和道德上来。而良知来源于我们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道德则来源于自我的约束力。
加强心理疏导化解社会戾气
“转型中的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和挑战,应该针对这些挑战,超前设计针对此类事件的解决方案。”武伯欣说。
一方面,对侵害弱者或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和惩处。“如果一味迁就和软弱,会让潜在的不法分子认为可以为所欲为,客观上纵容和诱发暴力行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说。
另一方面,应着重对社会情绪的疏导,标本兼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全社会应达成共识,对暴力行为持否定态度,同时通过媒体、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对潜在的情绪不稳定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专家指出,从根本上讲,化解戾气还是应该深入推进改革。“要全面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周孝正将之总结为“依法治国,和谐社会,幸福人生”。
(综合新华社)
女童的离世让妈妈(左一)悲痛欲绝
新闻推荐
意大利消防部门负责人29日确认,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发生客车翻车事故,造成38人丧生,10人受伤,客车上3名儿童全部幸存。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对客车翻车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当地时间28日晚,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