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大西洋月刊》8月1日报道,家住纽约萨克福马县的职业作家米歇尔·卡塔拉诺7月31日在微博“推特”上发表了她和丈夫的生活遭遇,颇让人感叹美国网络监控的“无孔不入”。她想买一个高压锅,用于煮豆,丈夫想买一只双肩背包。夫妻俩分别用丈夫先前所供职公司提供的办公电脑上网搜索高压锅和背包信息。没想到,这段搜索浏览记录却招来“不速之客”——6名自称“联合反恐部队的成员”。
卡塔拉诺说:“他们问我的丈夫,他从哪里来,他的父母从哪儿来;他们还问我,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工作,我的父母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盘问,你们有没有炸弹?你们有高压锅吗?我的丈夫说没有,但我们有一个电饭煲。他们又问,你们可以用它来制造炸弹吗?我的丈夫回答说没有,只是用它来制作藜麦。他们然后问,什么是藜麦?”“他们还问,你们有没有查找如何做高压锅炸弹?而我的丈夫对此予以否认,并反问他们对了解高压锅炸弹如何工作是否有兴趣,还问他们是否查找过相关信息。而其中有两人都承认他们曾查找过相关信息。”卡塔拉诺说。
尽管最终排除了恐怖行动的嫌疑,但警方的突然搜查仍让这个普通家庭深感不安:警方是如何知道他们的搜索内容的?网上隐私权又如何得到保护?
报道指出,自从爱德华·斯诺登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测互联网活动的“棱镜”项目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还是一直“钻空子”搜集各种互联网数据信息。但美国法律并不允许政府监视民众——虽然也有例外,比如恐怖分子嫌疑人及与其有关的美国人。而且据报道,美国政府宣称在2011年已经取消了“元数据”监控项目。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
新闻推荐
8月5日11时35分,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一辆公交车(燃气)行驶至光明路路段,突然起火,造成车上乘客1死6伤,受伤人员已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现事故现场已恢复正常。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车辆线路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