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儿,我回来了!”44岁的达城人蔡斌每次回到家,第一个动作就是俯身在年近八旬的老父亲额头上亲一口,此时大脑萎缩的老人会忽然露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又会陷入呆滞状态。一晃就是10年,为了照顾中风瘫痪的父亲,“孝顺哥”蔡斌几乎没有在外面跟朋友聚过一次餐,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认为,“陪伴父亲就是儿子应尽的本分。”
10年前,蔡斌的父亲在洗澡时意外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大脑因缺氧受到损伤,在随后的两三年里,蔡大爷隔三岔五就会摔倒在地,最终导致中风偏瘫。“2006年的时候,父亲再次检查出脑子里长有瘤子,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思维,跟患了老年痴呆症差不多。”
蔡斌在达城一家事业单位担任部门主管,平时工作也比较繁忙,父亲瘫痪后,正常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乱了,并且是无限期的。父亲大小便基本失禁,白天是母亲照看,晚上由蔡斌负责,他在父亲的床边放了个小床,晚上就守护在旁边,“每天晚上都不敢睡沉了,随时要注意着,父亲一有动静就得查看。”即便这样,也难免不出岔子,清洗床单的事时有发生。
每天清晨五六点,蔡斌就起床给父母蒸好鸡蛋,然后给父亲洗脸、穿衣,“大部分时候我会喂父亲吃早饭,偶尔也会让他自己吃两勺,训练他手部协调能力。”把这些事做完后,蔡斌也差不多该上班了,因家住在达川区南城,而上班则在老城区,所以他中午不能回家,于是蔡斌头天就会把第二天中午的饭菜做好,然后放在冰箱里,母亲只需要端出来热一下就行了,“父亲喜欢吃红烧肉、炖猪蹄之类的,做这几道菜我现在都相当拿手了。”
儿子成了父亲内心深处的依赖
下午下班后,蔡斌会先去农贸市场买菜,然后大包小包提回家去。
“老汉儿,我回来了,来亲一个!”“你今天锻炼身体没有?”“老汉儿,你吃番茄没有?”蔡斌一回到家,很自然地就先给父亲亲了一下,然后把东西往沙发上一扔,就陪父亲摆起了龙门阵。每当这时本来眼神茫然、坐姿僵硬的父亲忽然有了一丝笑意,但是很快又陷入了呆滞状态,对于儿子的询问,他只会一个劲儿地回答:“没有,没有。”这是老人唯一的语言。每次摆不到几分钟,老人就会咳几声,一听到父亲咳嗽,蔡斌就会立即一手拿起垃圾桶,另一只手按住父亲的头,让他吐痰,“父亲自己咳不出痰,如果速度慢了,痰不是吐在下巴上,就是被吞下去。”
蔡大爷瘫痪后,完全成了婴孩,吃喝拉撒样样要人照顾,时间一长,儿子已成了他内心深处的依赖。别看他脑子糊涂了,每天傍晚儿子回家的时间到了,他的眼睛也会四处搜寻儿子的身影。
平时在家也只有蔡斌能把父亲逗笑。天气好的时候,蔡斌会用轮椅推父亲出去透透气,“走哦,老汉儿,我们出去看美女哟!”这时,老人会“呵呵”笑两声;有时,父亲会把痰吐在地上,蔡斌会故意很夸张地大喊:“老汉儿,你随地乱吐痰,罚款,罚款!”这时,老人也会“呵呵”笑两声。
十年来跟所有娱乐活动绝缘
父亲脑子没出问题的时候在单位上开车,本来很精神的一个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蔡斌心里特别心疼,“我想尽量抽时间多陪陪他。”擦身、洗澡、按摩,这些都是蔡斌的活儿,虽然瘫痪了10年,但蔡大爷面色红润、衣着整洁,从来没长过褥疮。周末如果碰到好天气,蔡斌还会带父亲到达城近郊去玩,“父亲就像小孩子一样,每次带他出去玩,他都很欢喜。”
蔡斌单位里的同事都很佩服他,“能这样子照顾父亲,我们都自愧不如。”为了照顾父亲,蔡斌这么多年都没有参加过一次朋友聚会,像打麻将、唱卡拉OK、喝酒之类的娱乐活动也跟他完全绝缘,下班后他总是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单位科室聚餐也从不喊他,“喊了他也不会去,都知道他要回家照顾父亲。”
每天过度劳累,长期得不到适度的休息,蔡斌患上了凝血病,手臂和身上都长了很多成片凸起的红色疙瘩,“这种病也叫不死的癌症,我得这个病已有七八年了,医生说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只要好好休息,生活有了规律就能好转,但是我没办法,晚上最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蔡斌的母亲今年也检查出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和骨空洞,行动也开始困难起来,压在蔡斌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因为心疼儿子,母亲曾经多次提出“去福利院”的要求,但是蔡斌不同意,“我希望父母能在家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蔡斌唯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他说:“幸好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婆,这10年来我只关心着生病的老人,根本没有时间管她与孩子,教育孩子的重任也压到了她一个人身上,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熟识蔡斌的人都称赞他孝顺,对于这样的夸奖,他很淡然,“谁都不想父母身体出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了,就不能,也没法逃避,我只是尽了做儿子的本分而已。”
■本报记者 刘艳 刘民婕 实习生 秦越
进门先亲一口老爸 这事儿他坚持了10年
达城“孝顺哥” 年
精心陪伴偏瘫父亲
新闻推荐
男方婚后多次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