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新闻媒体时有报道幼儿被冒领、绑架、拐骗等事件,这让无数家长感到十分揪心,有数据显示,每年失踪儿童中,被拐卖贩卖的比例大概占八成。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孩子被拐骗的事件发生呢?除了家长细心看管外,提高孩子自身的防骗意识也非常重要。
“模拟诱拐”中,孩子们又被“拐”跑了
“从上学第一天到现在,孩子上学放学都有人接送。”家住达城西外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没有生女儿时,看到很多家长每天都接送孩子,感到十分不解,心想自己小时候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几十分钟的山路,也没有走丢,还暗自下决心,以后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定不接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是不久前,学校里开展的一次“模拟诱拐”演练活动,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杨女士说,有一次,孩子幼儿园开展了一个“模拟诱拐”演练活动,“当时听说开展这个演练活动时,我觉得我女儿肯定不会上当受骗,因为我经常给她灌输一些防骗知识,没想到后来听老师说,‘模拟诱拐\’演练中学校很多小孩因为一颗糖、一个可爱的玩具就被‘坏叔叔坏阿姨\’骗走了,而我的女儿也是被骗小孩中的其中一个。”
看管孩子,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哟
虽然家长、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提醒孩子们不要与陌生人有任何交流,可是糖果、玩具、神秘礼物等这些对孩子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东西,是极易让孩子们动心的。今年刚满3岁的雅雅是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每次妈妈带她出去玩时,对着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她都会表现出一脸的“酷”样,雅雅妈妈告诉记者,虽然雅雅对陌生人经常是一副“酷”表情,但是面对一些拿着糖果的陌生叔叔阿姨就不一样了,她时常不自觉地就跟着别人跑了。雅雅妈妈认为,孩子们的思想很单纯,根本没办法分辨好坏,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时刻让小孩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在达城一所幼儿园当幼师的李老师认为,发生的每个孩子被拐骗的悲剧,大多都与家长的疏忽有很大关系。李老师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时可以给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家长要随时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即使是短时间,也要把孩子交给信赖的人;要教育孩子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不要跟陌生人走;在幼儿园或学校,家长要亲自或指定专人接送孩子,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教会孩子辨认警察、保安等穿制服的特殊职业人员,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大人走失,学会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在公共场所孩子一旦失踪,家长应及时广播或报案。 ·本报记者 刘民婕·
新闻推荐
备受关注的上海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林森浩当庭承认,向黄洋所喝的水中投入剧毒N-二甲基亚硝胺。但林森浩称,他并非要故意杀死黄洋,只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