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话渠道的春运首日(1月16日)图定列车车票28日正式发售。多家旅行类网站、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抢票”“刷票”类软件应用纷纷登场,成为春运首轮购票潮中的关注热点。从彻夜排队购票,到盯着电脑手机抢票,技术升级为购票带来了便利。然而,抢票软件几乎普遍存在的“捆绑销售”行为令不少网民吐槽,并被专家认为有“绑架”用户利益之嫌。
争议1
捆绑销售“绑架”用户利益?
“抢票”软件扎堆上线为本年度春运购票带来多样化便利选择,然而,不少抢票应用的“捆绑销售”行为则令网友叫苦不迭。
北京白领小刘“吐槽”说:“为了抢张火车票,我不得不在电脑上安装3个品牌的浏览器,以及各种‘卫士\’‘助手\’等应用程序,电脑运行速度明显被拖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抢票”软件需要用户选择其浏览器、安全防护等产品,“捆绑推广”已经成了业界的普遍手段。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董倚铭认为,部分软件借“抢票”之名,行“搭售”“下载”之实,且这些行为并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则有“绑架消费者权益”的嫌疑,消费者也应当注意对此进行甄别。
争议2
“端口屏蔽”影响抢票应用?
从软件“抢票”功能出现,到近期大规模“抢票应用”上线,“屏蔽”与“反屏蔽”的争论一直存在,成了抢票应用面临的巨大隐忧。一方面是“抢到票”的效率与便利,另一方面是“占用资源”的不公平担忧,春运抢票该何去何从?
相关技术人士认为,虽然现在仍无法准确断定12306方面是否已展开对“抢票应用”的“端口屏蔽”,但12306推出的“自动查询”功能足以说明“持续刷新”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技术趋势。
争议3
抢票软件是便利还是麻烦?
抢票软件究竟提供了便利,还是制造了麻烦?这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法官董倚铭认为,对抢票应用的“端口屏蔽”或许是出于系统安全等考量,保障更多人的公平与利益。“这就好比旅游景区的高峰限流,既保证全部游客的观光品质,也保护景区的持续承载力。”
网友“酥脆花生糖d”表示,“我觉得真应该开源一点,都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好渠道,才能把问题解决,一味封闭渠道,只能适得其反”。
消费者权益保护律师邱宝昌认为,“抢票”问题的关键仍旧是火车票销售系统单一、窗口平台单一。应该推进售票系统更加开放,引入竞争机制,从而真正从根源上减少“购票难”的情况。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从陕西蒲城县委宣传部了解到,5日晚发生的客车爆炸事故受伤人数由最初掌握的7人上升至24人,另有3人死亡。据蒲城县委宣传部介绍,5日18时40分左右,由西安城东客运站始发的陕西宏华客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