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辉
七八十年代的春节,拜年都是亲力亲为的,不像现在,足不出户,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视频一下,就可交差了事了。
那时,需要拜父母、拜长辈、拜亲朋、拜四邻,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正月十五甚至整个正月才算完事。从我懂事起就在父母的教育下,每年过年时学着给街坊四邻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大婶去拜年。
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要尊敬长辈,懂礼貌,明事理,不能凡人不理,牛气哄哄,这样大气的人让人看不起。这些话,从我懵懂还不太明事理起,一直到现在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现在拜年从除夕夜就开始了,而在那个年月却要等到大年初一一大早才可出门去拜年。城里的人有熬夜守岁的风俗,可大年初一依然早早地起来,打扫屋子庭院,摆好糖块水果,沏好茶水,静待拜年的客人到来。
我家当时就住在叠彩区中山中路老邮局对面的一大片平房区。邻居有住大杂院的,就是一个院子里住了数户乃至十多户人家,也有独门独院的,我家就是一个独门独院。在这样的环境生活,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关系都很融洽和睦。过年时邻里相互拜年亦是情理之中的事。以前这拜年的事是父母的事,自打我上学后,父母就把这事交给了我,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叫我学着做大人的事。
初一,天还蒙蒙亮时,我便被打发出去了,先近后远,先集中再零散,拜了前院的大爷,再到旁边的大姨家,去了南边,奔北面,到了东边,折西头,一圈下来,拜遍了左邻右舍三四十户人家,直到中午才能回家。
每到一户邻居家,都要恭敬地拱手道吉祥,说些拜年的喜庆话,随后再回复一些主人的问候,交谈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因为呆的时间长了,生怕一上午走不过来。临别时,热情好客的乡邻都要往我的口袋里装些花生瓜子糖果,不要不行,推辞不掉。每到这时,只好由他们去吧,反正只有一二个口袋,装满了,没得装了,也就作罢了。到家后,把口袋中鼓鼓囊囊的东西掏出来,花生瓜子和糖果堆成了小山,这或许也算是我儿时拜年的“战利品”吧。
现在,我家已搬到了秀峰区,住进了楼房,没多久与邻里又混熟了,依然延续拜年的风俗,不过这次新朋旧友一起来,叠彩、秀峰两区来回穿梭,虽然是累了点,但亲情不忘,乡邻不弃,“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之内涵就该这样具体诠释和传承吧。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南辰2013年1月1日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正式实施。新部令调整了考试内容,增加了考试难度,提高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