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观点比喻成浪花,那么思潮则可被称之为河流。2013年的思想河流,各派思潮起伏涨落,交锋交融,各类思潮空前活跃,交锋激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建构了“社会思潮动态监测指数”,从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三个主要指标监测调查出了值得关注的前十大思潮。
新自由主义。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新自由主义思潮表现活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些持新自由主义观点者欢欣鼓舞,认为这体现了该思潮对中央政策的影响;而对新自由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学者指出,《决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与新自由主义主张没有太多关系,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思想界时隐时现,常以“学术研究”面目示人,通过“重评”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实,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借机解构或否定党和国家领袖、中国革命性质及意义、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等。在人民论坛的调查中,显示公众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性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民族主义。2013年,国家民族主义成为国际争端的源头。在人民论坛的调查中,只有10.0%受访者认同“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显示大部分民众在面对民族利益矛盾时,虽然认为应首先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但对于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持否定态度。
创新马克思主义。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开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诸多成果。
普世价值论。2013年,微博上流传一些观点,一方面把西方制度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一方面又把中国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制度和体制,鼓吹中国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有前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指出,对于“普世价值”简单否认并不是高明的应对策略,我们应当讲好中国故事,旗帜鲜明地保持我们自己对待普世价值问题的话语权。
宪政思潮。2013年国内舆论关于宪政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一些人借“宪政”之名推行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就是要取消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更多法学界的学者认为,我们要警惕西方民主宪政的“话语陷阱”,同时也要创新话语体系,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贯彻落实宪法、保证人权、依法治国、用宪法和法律限制政府权力。
民粹主义。2013年,民粹主义在许多热点事件中都有体现,如梦鸽辩称其子李某某轮奸案实为卖淫嫖娼,且被害人挑逗在先,引来一边倒的攻讦乃至谩骂。有学者指出,母亲作为法定监护人为其子申辩,实乃再正常不过,也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民粹主义预设强弱、官民的对立,认为弱者、百姓天然有理,根源是法治意识的缺失。我们强调要尊重民意,但对非理性的民粹主义思潮应该警惕。
新左派。2013年新左派主要是以批判的姿态登场的。他们批判“宪政”,批判“普世价值”,批判新自由主义,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新左派在评价中国改革以前的三十年时,表现出很强烈的文化浪漫主义情结,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制度、群众大批判与群众专制等,都成为新左派的精神寄托。
新儒家。对社会政治领域的关注,是2013年新儒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家学者围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有学者提出“儒家宪政”理论。另一方面,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阐发,过去主要在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中进行,现在则向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渗透。
伪科学。2013,“王林”是一个热词,从众多明星和官员争相拜访,到被媒体揭穿,又一个“大师”从云端跌落。与此同时,面对雾霾天气,“核雾染”、“铀辐射”等耸人听闻的说法也在传播流传,一些“伪科学”的谣言不时出现,屡辟不止。“伪科学”的横行,源于“真科学”的“虚无缥缈”。
新闻推荐
世上有这么一种人,对他人叽叽喳喳;对自己不哼不哈。在核问题上,日本的做派正是如此。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承认,日本已“囤积”大量核材料。之前,在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核问题上闹得挺凶的日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