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英雄之战》上映首日票房接近1500万,超过《白日焰火》《雪国列车》的首日成绩。25日有媒体报道称,该片存在内部预购票房、片方包场等“买票房”行为,并且涉嫌传销。
“传销”一说遭电影局否认,电影局称这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也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
□事件曝光
出品方自产自销
《英雄之战》唯一的出品方道和影业是“中脉道和”的一个子公司,而“中脉道和”曾被指涉嫌传销。在一个多月前的发布会上,片方宣称已提前预售450万张票,按照35元的平均票价计算,《英雄之战》首周末票房肯定过1.5亿。影片公映后,导演虞君豪受访时又改口称“预售450万”只是为了宣传需要。实际上,影片上映首日票房为1600万,首周末票房约为4100万。
据称,该片预购者全部来自片方,属于“自产自销”行为,报道还称出品公司把票买回来分发给他人,然后领票者发动亲朋好友看片。也有微博网友称,影院观众在观影买票时,收到影院的赠票,可以免费观看《英雄之战》。
据报道,《英雄之战》上映第二天的全国预排片量达57.77%,这是《私人订制》等垄断级别的电影才能做到的预排片比。据报道,《英雄之战》在二三级票仓城市中存在直接包场的行为,在北、上、广城市中,《英雄之战》在多家影城采用了“部分包场”的隐蔽包场方式。
□院线声音
如此“包场”很少见
某影城经理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影片包场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时候是出于宣传需要,也有的是包下做活动、请嘉宾,比如像《小时代》这种线上抢票活动,但一般来说数量、额度都比较小,基本上是100-200人的规模,《英雄之战》这么大规模的不多见。像是以前《金陵十三钗》与民生银行合作,但都是由合作方来出钱,片方自己出钱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近来没有绝对压倒性的、排片量达到40%的大片,市场尚有一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影院会考虑接受《英雄之战》的“包票”合作,因为降低放映成本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影院盈利。此外,《英雄之战》的虚高票房,有可能对部分影院的排片,以及观众选片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官方表态
电影局定性非传销
25日,针对《英雄之战》营销模式被质疑为“传销”一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方面作出回应,为事件定了性。电影局称这只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也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只是利用了不同销售手段达到高票房的要求,电影局方面也在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电影局表示,《英雄之战》的预售票房确实没有片方宣传的450万张那么多,而是100多万张,按照每张票35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大约3500多万元的票房,并非片方之前宣称的1.5亿。
(京华时报)
新闻推荐
“我土地所不是管档案的,我是见东西就签字”——河北农民房屋遭拆迁,土地档案失踪,维权时屡遭踢皮球。“你们太没用了,我请个有分量的人来,你们等着瞧”——温州男子与老乡喝酒打赌,拨打了110骗来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