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围观到底带来什么“改变”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4-04-25 11:37   https://www.yybnet.net/

这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时刻了:在一个征地现场,一名好奇围观的路人仅仅因为自称“媒体的”,于是招致十数名彪形大汉一番暴打,手机等物品被抢走。他的朋友在情急之中说了一句“公民也有监督权”,同样也遭到暴打,手机等物品同样被抢走。那天被打的还有当地一名村民,而他是因为看到乡政府到自家地里推地,就过去看看,于是,也被打了。

上述事实发生于河南周口市。据报道,发生于3月17日。三人被打后,还均被送进了当地派出所。据悉,此次征地行动就是由周口市港口物流区纪检书记尚红伟指挥,村民反映有专门从邻县项城市请来的打手。而周口市委一李姓官员在谈起此事时反复强调,这是一场误会。

若征地一方带着救护车与打手前来,假如像李姓官员所说是一场误会的话,那么不误会的理解,救护车与打手是为村民而准备了?实在没看出,无故暴打有何误会之处。

好奇害死猫,围观有风险,而具有拍摄功能的手机也可能随时招来祸端。类似事情,屡见不鲜。它只能表明,一直以来,暴力的实施者对于可能引起传播或曝光的记录行为,都是充满警惕的。“围观改变中国”,“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自媒体时代,许多人曾经骄傲地做出这样的宣示。不久前发生的浙江苍南事件,由头正是市民黄祥拔目睹该县城管人员在整治占道经营时对一名老太婆动手,遂举起手机拍照,由此引来城管殴打。但能“改变”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举起的手机,不仅并没有真正制止暴行的发生,反而招来更大的暴力行为。这正是: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讲暴力,你跟他讲权利,他仍然跟你讲暴力。很多时候,暴力之下,一切的权利宣示,都显得那样无力。

看起来,随着媒体对于各种“抢手机”、“打记者”事件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围观的力量,但我也常常怀疑,许多事件被曝光后那些高举轻放的处置,又如何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杨耕身)

新闻推荐

超车超出“祸”滨海公路客车追尾小轿车

(记者徐志强通讯员覃成朝)2014年4月26日17时许,钦州交警五大队处理了一起因为雨天路滑引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庆幸的是事故中并未造成人员受伤。当日17时五大队接到市局“110”指挥中心指令:在钦州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围观到底带来什么“改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