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记者收看了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其中报道了一则关于涂改食品安全期的惊人黑幕。我给同事们讲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作为一个媒体人,着实让我触目惊心,老百姓更是闻所未闻,而不法奸商却是司空见惯、运用自如。
在该新闻中,央视记者以暗访的形式在北京周边城镇询问可否购买食品保质期的涂改剂,商家借用有毒化学药剂和印刷机械等“道具”,现场给记者演示。第一步:“消码”,先用高科技涂改剂,将已过保质期的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码抹掉,一试就灵,不留半点痕迹。第二步:“改码”,用手工打码机或高科技流水线喷码机,将新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新印上。无论是玻璃瓶盖、金属包装罐,还是塑料袋、硬纸盒等,在所有食品的外包装、内装袋上涂改,几乎是无所不能、屡试不爽,且真假难辨。涂改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的过程,如同变戏法一样,娴熟自然、一气呵成。这些商家不仅销售涂改剂、喷码机,甚至直接提供涂、改、包装等一条龙服务。
其实,早在三年前,已有媒体对食品企业擅自涂改包装生产日期进行过曝光。无论是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也或是小商贩,这种“涂改”几乎成为了食品行业的“潜规则”,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大众百姓虽然能增强一定的辨别技巧,但在铺天盖地的食品面前和不断“升级换代”的涂改手段下,对于购买食品的安全与否,其辨识技巧基本失灵、无所适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属于重大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应该引起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制订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上述行为给予最严厉的惩处力度。
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正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怨什么,我们就改什么。”眼下,食品保质期“失真”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应列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头等大事,监管部门急需采取“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措施全力遏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奸商的违法行为,还百姓一个健康安全的舌尖美味。 (本报记者 柯昌硕)
新闻推荐
近日,装修工王某某到达城西外为客户装木地板时,发现客户邻居家无人,遂顺手盗走其手机和钱包。 忙里抽闲 装修工发传单 见财起意 顺手盗窃新房
近日,搞木地板装修的王某某,到西外某楼盘为一业主测量尺寸。王某某到达小区时,业主还未到,王某某遂挨家挨户散发广告传单。王某某来到一套正在装修的新房门前,敲门发现没有关门,且无人应答,遂走进去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