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 是对受害人家属的第二次伤害

来源:达州晚报 2014-05-10 14:27   https://www.yybnet.net/

“复旦投毒案”波澜再起。日前,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签名的寄往上海市高院,建议给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消息一经媒体发布,即在网络舆论上掀起轩然大波,质疑者纷至沓来。仅在网易的该新闻页面中,就有超过17万网友参与互动,而且绝大多数站在了177名学生的反面,其中一条“同意维持原判”的简短回复,得到了网友最多的“顶”。

在性质上,网友的跟帖和顶帖也可视为一种公开“声明”。那177名学生本意在请求法院不要对被告判“死”,却换来了网络舆论上对判“死”的更多支持。仅从“救人”策略上看,堪称完败。当然,网络舆论具有放大效应,易受情绪化表达的影响。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当网上有多数人表达出对“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的意见后,持不同观点者通常会选择沉默。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对待个案判罚,乃至对待死刑存废有不同看法,本属寻常。正如177名学生发表“声明”或向法院提出“请求”,均在其言论自由范围内。在此案一审过程中,也曾有受害人的同学向法院提出希望“依法严惩凶手”的请求,法官还将之附卷存档。请求法院“严惩凶手”之所以波澜不惊,是因为这一请求凝聚了多数人的共识,符合多数人的朴素正义观。要以其时的“严惩凶手”之请求,去触发网络舆情危机,几乎不可能。就连这177名学生,也要由代表在回应中反复强调,“林森浩应该受到法律惩罚”,“我们只是单纯希望不要判处‘死立决\’”。

提出“免死请求”,是这些学生的权利,网民的反对同属言论自由。

面对网上的舆论汹汹,有参与联署“声明”的复旦学子感到委屈,但他们可能不曾想到,公开建议“给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事实上已构成了对受害人家属的二次伤害。既有心要解决受害人父母将来的养老难题,为何不试着去跟受害人近亲属接触,以了解他们的想法?

只需简单换位思考,就不难推断,受害人父母很难接受杀害至亲者的“照顾”。这177名旁观者的“宽容”仅对自己有意义,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受害人家属的感受。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就公开表示不接受请求信的内容,也不认同“林森浩不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的说法。

在受害人家属开启宽容之门以前,其他人要论理说法,只要不妨碍司法裁判,自可行使其言论自由。若公开的言论涉及到已经逝去的受害人及其在世的亲人,请给予起码的尊重。须知,言论自由也有边界,法律之外还有道德法则。回溯一年前的“复旦投毒案”,不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彼此忽视对方,才有了今天这宗公案嘛。

《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

□王刚桥

新闻推荐

网吧被盗 老板擅自发布“通缉令”? 昨日,笔者在南城一栏上看到一则悬赏抓贼“通告”。“此人惯偷,专偷网吧电脑,公安局正在通缉,提供消息者有重谢。”“通告”还印有

昨日,笔者在南城一广告栏上看到一则悬赏抓贼“通告”。“此人惯偷,专偷网吧电脑,公安局正在通缉,提供消息者有重谢。”“通告”还印有一青年半身照片,并附联系电话。引无数市民围观。...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我给爸妈发短信2014-05-12 14:27
评论:(《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 是对受害人家属的第二次伤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