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 李长和
庞其生,个子不高,笑容谦和,作为钢花东段第四党小组组长,他每天都会重复着许多的工作:分发报纸给小组党员;给小组区域内卧病在床的老人买菜,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看望困难离退休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近七十岁的年纪了,庞其生每天还是风风火火。他说:“虽然退休了,但还是不能让自己褪色,还是要发挥余热,这样才觉得自己还有点价值!”
做“桥梁”
连接离退休人员和党组织
钢花村,是一个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家属聚集地,灰尘大、住房老旧、离退休人员老龄化、外来租住人员较多。这里也是向阳党总支在促和维稳工作中的重点。作为第四党小组组长,庞其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他带领小组党员走访慰问离退休职工困难户、生病住院人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需求,并及时与党组织沟通汇报,成为离退休职工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
做“喇叭”
宣传报道离退休人员风采
庞其生与新闻写作结缘纯属偶然。作为党小组组长,有一次党总支书记要求他写一篇文章,他在家里绞尽脑汁写了不到500字,书记看了以后给他修改了一下,对他说:“不错,写得挺好的!”
有了领导的鼓励,庞其生决定从此好好学习“爬格子”。作为一名退休老同志,他把写作的重点放到了身边普通离退休人员的人和事上。
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投搞,终于,他的稿件被《攀钢日报》采用。看着自己的稿件发表在报纸上,他像个小孩子一样欣喜若狂。接下来,他写了一篇又一篇,被采用的也越来越多,2013年,他的文章被《攀钢日报》采用了30余篇,他的新闻报道朴实无华,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展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风采。
做“儿子”
视单身老人为父母
在钢花村20栋一单元二楼住着一位95岁的单身老人,名叫范淑芳,老人家患白内障,右眼失明,行动十分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社区安排一名预备党员负责联系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庞其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加入到照顾范淑芳老人的队伍中,经常去看望她,帮她买菜,打扫卫生,通下水道。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庞其生长期以来的善举使老人家感动不已,她说:“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
穷“大方”
自掏腰包给小组买学习资料
作为离退休党小组,党员们的学习资料不多。小组“三会一课”时,大家只能听小组长念,由于大家普遍年龄大,记不住,学习效果不佳。
庞其生自己花钱从书店给党小组内每个党员买来学习资料,发给大家组织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党小组每名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党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真是有心人啊!”
新闻推荐
□汪昌莲女儿深夜高烧,就近到越秀区儿童医院就诊,却被拒绝推往其他医院……日前,市民罗女士遇到了这样的事。让她气愤的是:“当时离医院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11日,广州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