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材消瘦,鬓发花白,60岁上下,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衣,脸上永远带着微笑;他不起眼,走在人群中你几乎找不到他;他很显眼,整个二马路社区的居民,看见他都会喊声“张老师好”!
他叫张伯胜,土生土长的达城滩头街人,是二马路社区富河园楼院的院长,一位下岗工人,在二马路社区义务为居民服务20年的老达城人,社区孩子们习惯称他为“雷锋伯伯”。
张伯胜(右二)和红袖章巡逻队在规范摊位
“有事就找老张”
楼院院长并不是什么正式职务,更不是美差,主要是负责解决邻里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但张伯胜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我就是在滩头街(位于二马路社区)出生的。”58岁的张伯胜对二马路社区有着深厚的情感,为这里的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在老张看来是他的分内事。
社区有很多老人腿脚不灵便,加之滩头街交通不是特别方便,有什么婚丧嫁娶的事需要外出但又行动不利索的,张伯胜都会代为跑路送情,虽然老张本人也患有气管炎,上楼都会喘气,但只要社区的老人有需要帮忙的,他从来没有怨言。
有一次,社区有对夫妻吵架,闹得很凶,张伯胜听说后马上前往调解,后来又找来双方的朋友劝解,最终让夫妻俩和好如初。像这样的事,张伯胜处理了无数起,他就像是邻里间的润滑剂,十多年来把邻里关系维护得非常好。社区谭大爷说:“现在社区有什么事,只要老张出来说,大家都会很支持。”久而久之,二马路社区的居民都养成了“有事就找老张”的习惯。
今年,二马路社区为了加强社区两委和群众的联系,成立了联勤监督委员会,大家公推张伯胜任主任,二马路社区党委书记刘莉说:“老张当这个主任太合适了,他这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社区的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随时都想着为群众做点实事。”
社区有事义不容辞
刘书记告诉记者,有一次,富河园一处三楼有五六米的下水道管道突然裂开,张伯胜看到后,马上查明情况,带人抢修,避免了一次不小的祸患。
社区里有很多地方一楼是餐馆,二楼住的居民,极易发生天花板漏水事件,这时张伯胜就会出面检查,然后组织大家协商解决。像这种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张伯胜10多年来为社区居民处理了无数起。“这些事情,我能帮上忙,能解决的,我就尽量去解决。”老张笑着说。
二马路社区范围2.35平方公里,既有像二马路这样的餐馆一条街,又有诸如区三小、政府机关幼儿园等6所学校,今年,为加强社区的治安维护力度,社区成立红袖标巡逻队,张伯胜自告奋勇成为其中一名队员。记者跟随张伯胜来到农贸市场进行巡逻,一路上不少人热情地和老张打招呼,对于一些小商贩不规范的行为,张伯胜就会耐心加以劝导。
谈到“红袖标”的工作,张伯胜说:“虽然现在身体不太好,通常晚上都不能出去巡逻,但每天还是会争取出去看看,有时遇到酒喝多了吵架的,能劝的还是要劝。”
没钱,但绝不收钱
1995年,张伯胜的女儿上六年级,成绩一般,老张曾在1980年参加过普及职工文化教育培训,决定亲自辅导女儿,还开起了辅导班,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主,并叫上女儿的同学一起来学习,19年来,老张没有收过学生一分钱的补习费。
张伯胜家并不富裕,2002年下岗后,在二马路社区居委会旁开了个小茶室,主要是一些老年人打长牌或下象棋,收点茶水钱,这间小茶室相当于二马路社区的一个活动室,也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这间不大的屋子,现在每周末上午都被老张用来给孩子们补课,平时孩子作业上有问题也随时来请教,老张一定会细心讲解,从未间断。
“有家长要给钱,但我肯定不能收。”老张觉得给孩子们“当义工”很有成就感,“看到娃儿考上好学校,我就高兴。”在二马路社区内,老张给娃娃免费讲课有些“名声”,来他小茶室接受过免费补习的学生娃娃约有五、六百人次,不少娃娃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有的还亲切地称张伯胜为“雷锋伯伯”。
老张免费补习的事情被很多媒体报道后,不少人慕名而来,有时晚上还会接到学生请教问题的电话,老张都会先记下题目,等做出来后再打电话给学生讲解。
(本报记者 谢建荣 实习生 王翊朝)
新闻推荐
提到夏天的户外清凉之地,达城黄泥土扁公园因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树,被不少市民亲睐。近日,这棵古树却遭到大量毛毛虫的侵袭……绿伞不见了昨日,记者闻讯赶到该公园时,发现原本矗立在坝子中的那棵黄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