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蔼岚 廖海英
东区把依法行政作为推进依法治区的关键,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等方式,推进行政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
东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服务。 (本报记者 宋俊康 摄)
法律顾问团助推政府依法行政
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在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现场,经常可以看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是东区政府法律顾问团顾问。他们为区政府依法行政建言献策,为全区建设项目防止法律风险,为平息矛盾纠纷聚智聚力,为东区法治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在东区,重视和使用法律顾问,借用外脑推进依法治区的进程蔚然成风,法律顾问成为东区依法行政、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为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法律顾问团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管理社会事务,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核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清理和发布等,为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2013年,参与区政府法律事务研究讨论8次,修改合同3份,现场指导协议2次,代理案件2件。
法律顾问团积极协助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主动参与化解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劳资、损害赔偿等纠纷。对全区企业改制、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影响程度进行事先评估或可行性论证,提出法律预案,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法律顾问团为政府重大决策、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医患纠纷、丽攀路拆迁、沿江打造等工作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发挥了“政府法律智囊团”的作用。2013年,代理各类案件3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1600次,调解纠纷、化解矛盾212件,代理法律文书160余份。
并联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一堆事
“厨房与就餐区应保持清洁,厨房排水沟应加盖加网,水果间应加置专用消毒柜。”10月28日,市中心广场一即将开业的娱乐城里,东区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后,向业主开出了整改指导意见书。当天,东区工商、食药监、消防、环保、文化等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现场指导相关事宜。
该娱乐城负责人刘瑞说:“过去各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请这些部门到现场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现在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半天就搞定。”
今年9月,东区出台了《东区市场准入并联审批办法(试行)》,《办法》推行“联审会办、绿色通道”服务,以联动审批服务工作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和简化办事程序,解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冗繁,申请人来回奔波,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
并联审批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东区在政务中心设置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市场准入并联审批综合服务区,为投资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企业投资申请人到大厅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只需向工商窗口提交审批申请,提供有关要件资料,所有相关审批手续由牵头单位工商窗口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衔接,涉及审批事项的部门同步开展审批,许可证或批文审批严格按时限完成。
不难看出,并联审批与以前的行政审批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变“一站式”服务为“一窗式”服务,申请人跑的部门变少了,花的时间也少了。
搭建平台增强防腐实效
10月30日,东区工商局工作人员正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上录入数据。今年,东区投入资金64万元完成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搭建以及基础运行数据回迁,已有28个行政执法单位共录入行政权力事项3800余条,录入率90%。“力争在2014年底,建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等8大类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东区法制办负责人说,今后,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规定以外,凡是没有经过审核确认、没有在网上公开运行的行政权力将一律不得行使,行政权力不上网运行或网下办理、网上登记的将被严格问责。
今年东区大打组合拳,强力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科技平台建设,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方面加强培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区政府常务会议每次安排15-20分钟集中学习法律知识。组织区法制办、区效能办、区监察局、区信息中心等33家行政执法单位人员参加东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业务和操作培训,及时解决行政权力清理、填报上网、平台使用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清理行政权力,实行目录化、动态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四化”管理。今年,33家行政单位清理行政权力3607项。其中,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共110项;行政处罚3130项;行政给付12项;行政确认23项;行政强制91项;行政征收19项;行政裁决2项;其他行政权力220项。
新闻推荐
工业4.0,这一诞生于德国的概念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很多产业还处于3.0甚至2.0,还有没有机会参与到工业化4.0的进程中?”、“中国没有全方位的自动化,何以谈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