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邵麻子”的“冲”劲

来源:达州晚报 2014-11-01 13:58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进入矿井,从330米标高的大巷坐了20分钟的“小火车”,又坐了15分钟的“猴儿车”,“猴儿车”在长长的陡坡上匀速地向下滑行,之后记者走在井巷里,又经过一组风门,来到-100水平的-4111工作面,遇到了采煤二队(综采队)生产班的班长邵年贵。

邵年贵,39岁,党员,井上井下的人都叫他邵麻子。其实他脸上没长麻子,由于他在工作上有一股“冲”劲,遇到困难勇于拼命,于是大家便这样叫他。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与班员们在一个极陡的洞子里安装支架,那个斜洞,布满乱石,光线幽暗,深不见底,工人们在洞子的深处显得是那么渺小,热烘烘的粉尘扑满记者的全身,记者感到压抑、胸闷和恐惧。

邵年贵对记者说,这种环境算轻松的了,今年6月,他们在一处45°的大倾角斜洞里安装支架,那个陡坡的底板极其松软、起伏不平,又流水不断,那水里有硫磺等,烂脚丫;他们打一根支柱,需四五个人才稳得住,一不慎就摔倒在泥水里,开初一天只能安一个支架(每个支架重11吨);后来他们采取给支柱“穿鞋”,垫木板,水泥灌浆,并把废钢管浇铸在水泥里,于是提高了进度,每天可以安装4个支架。邵年贵说:“那些天,我每次下井都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因为一个矿灯管8小时,我换了两个矿灯。”

邵年贵“冲”的事迹还有很多。在3116工作面,他与班员们正在采煤时,突然遇到了陷落柱(煤层中间长一个大石头),他们起初想硬过,可根本不得行,这个陷落柱比楼房还高大,他们又只好把这个200米的工作面的130多个支架全部拆出来,在另一巷道的90米处重新打洞进去,绕过陷落柱,进入陷落柱后面的煤层,于是又要把那130多个支架安装进这个新洞子里。邵年贵对记者说:“支架安装难,拆也难。在31114工作面采煤结束后,回拆支架和溜子时,由于是砂石土层,加之受地热、压力等影响,顶板破碎,巷道变形,又矮又窄,因为直不起腰,钢梁不能扛,也莫法抬,只能用绳子把它套到,人半爬在地上一根根地拖出来。那次我们连续奋战了半个月。”

井下有个左大师

左小云又在地心深处为矿工们修理机器了。大家叫他大师,名副其实。去年11月,他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术工作室——“左小云工作室”同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殊荣。他是我国西南片区唯一获得“技能大师”称号的矿工。

左小云,40岁,党员,机电队副队长。谈起他的机修、技改、研发成果,记者很难听懂那些专业术语。记者采访他之前,他刚刚用反向思维法,找到了一台采煤机的故障点,及时更换了一个主板。在之前他还用排除法修好了一台1.6米变频绞车,而这台绞车有3个技师都去过,但找不出故障原因。这些年来,左小云成功排除了综掘机、采煤机、防爆开关等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的疑难故障,为矿里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基于左小云的突出成绩,2008年,金刚煤矿为他专门成立左小云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后,有10多名机电工加入。6年来,工作室先后研发了自动停送电开关、主井绞车停车装置、斜巷人力助行器、矿用司控道岔、弯道报警器等20多项成果,全部在井下投入使用。

左小云先后与30名机电青工签订了师徒合同,将矿井机械化、电气、液压等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徒弟;他又通过集中授课、分散授课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金刚煤矿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左小云还总结出了“事后检修变提前预防、定期检修变每班维护”等十余项控制电气故障的有效方法,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劳动是最大的人生价值

太阳好起来了。记者在井下走访半天后回到地面,此时,天高云淡,秋阳正爽。记者走在金刚煤矿生活区宽阔的主干道上,两排美丽的杉树参天而立,它们见证着金刚煤矿50多年的辉煌历史,幽静的铜钵河蜿蜒着流向远方,风景金刚独好。记者回想着矿工们的故事,脑子里猛然冒出一句哲言来:劳动是最大的人生价值。记者思考:什么是体面人生?对于这个问题,肯定有更多的人内心回答的是:好吃好耍有好享受,有房有车有别墅住。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哟,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天上从来就没有掉过馅饼下来。金刚煤矿的工人们,他们心中没有“享受”二字,他们也没有羡慕“白领”的工作,他们选择并安分做好一名“黑领”矿工。劳动,就是体面的工作;劳动,就是尊严的人生;我凭一双手,就是人生的价值。

金刚煤矿的工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纠正了人们的世俗观念,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业绩。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就业难,天天在家啃老不工作,其实他们忘了问题是出在自身,他们没明白“工作要从最基层做起,要从劳动一线做起”这个简单的真理。

记者在金刚煤矿的矿井口看到有个“知心矿嫂”服务站。服务站的墙上写道:“把入井职工的牵挂留下,把入井职工的烦恼留下。”该矿政工部副部长张远强对记者说:“服务站为所有井下工人服务。比如某个职工喊邻居帮忙买个菜,或忘了锁门窗,或找人帮忙到学校接娃儿,只要留个便条在这儿,服务站便给他及时办好,并用电话通知到井下,反馈给他本人,使他工作不分心。他们从井下一上来,井口就是浴洗间,他们把衣服一脱,就有专人给他们洗衣服。他们从浴洗间洗完澡,穿上西装或休闲服,各自去耍就是。”

多么温暖的大家庭呀!

放炮好手魏书法

魏书法真名叫魏国康,48岁,因为他写一手好字,大家叫他书法家。他也经常乐于显摆他的字儿,比如主动接受队里办黑板报、写广播稿件的任务,其实他的本职工作是放炮的,任炮采班的班长。

炮采班随时与炸药雷管打交道,这是个很严谨的工作。下矿井的时候,其他矿工可以坐“小火车”,但炮采班背炸药的不准坐,背雷管的不准坐;而背炸药的只能是炮采班的班员,背雷管的只能是炮采班的班长。这是规定。在工作面放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重复手指口述、安全确认,这也是规定。

魏国康对记者说:“我必须在每班的班前会上和每周二的安全学习会,重复强调安全。所有的班员都要把手指口述、敲帮问顶当做工作习惯,每个班员都必须能背诵‘事故案例\’,背诵‘三违\’行为。”

魏国康向记者详细描述了放炮的过程。川东大多薄煤层,大倾角,坡陡。比如在井下东南211采区,倾角45°,大家要把保险绳套在腰上打炮眼,要从上往下打,因为坡陡,随便从上面滚落一小块矸石,下面的人都挨不起。120米长的工作面,一般使用3把钻,一把钻打40个炮眼,一共打200多个炮眼,上下各一排。之后由一个人专门填炸药,一个人专门装雷管,然后开始放炮了。放炮要从下往上放,5个炮眼为一组,连起放炮;放完第一组,再放第二组。每个班员都有自己的专业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包括瓦斯员,都要先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后,再进入下一个程序。比如5个一连放200炮,就要做40次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炮采班的全部工作是打眼放炮——支柱——回柱——打眼放炮,循环重复。当记者问“回柱”是啥意思时,魏国康说:“某个面采煤结束后,掺打的每根立柱要收回来,八九十斤重,900元一根呀。”

薄雾笼罩在达川区石板镇的金刚村,晨曦已在高天撒播着微弱的秋光。在这个村子里有一条森林茂密的山沟,沟里有近1万人常年在这儿生活着,外面的人都用他们单位的名字界定他们——金刚煤矿。10月25日清晨,记者跟随金刚煤矿的工人,在晨雾中下到幽暗的矿井里,一起走进地心深处。记者感受着他们工作的艰辛和高昂的精气神。

地心深处的男人们

■本报记者 李天泉 本报通讯员 费一 李贵 陈银坤

新闻推荐

广州警方遇拒捕 开枪击毙3名嫌犯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昨日向媒体通报:经过缜密侦查和全力追捕,昨日凌晨广州警方成功侦破了1日晚某网吧内发生的一宗伤害案件。专案民警在抓捕行动中遭多名嫌疑人持刀拒捕。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邵麻子”的“冲”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