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下午16时左右,双山街道芙蓉街路口小吃摊去年9月,浙江义乌一女大学生在餐馆吃自助烧烤,餐馆服务员往酒精炉里添加酒精时突然起火,女大学生瞬间被大火吞噬,几乎被烧焦。这桩惨剧中,由于餐馆服务人员对酒精炉的使用不当,使酒精炉变成了伤人的凶器。在我们身边也隐藏着这样的“定时炸弹”,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煤气罐,也称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市的餐馆、小吃摊尤其是烧烤火锅店内最为常见。液化气的来源、管理和使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目前我市餐馆等人群较集中的区域所使用的液化气其来源和安全使用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市场现状:
液化气瓶罐与价格基本统一销售渠道走向正规化
2014年12月17日,记者称因做小吃摊生意需要买液化气,电话咨询了我市煤气公司是否能送气上门。一名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购买液化气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下设专门的送气人员,她随即给了记者一个送气工的电话和姓名。记者问她现在一些私人开的煤气店的进货渠道,是否安全放心,她说都是从他们煤气公司灌的气,而且现在都使用煤气公司统一的钢瓶,不允许使用个人家中的钢瓶来灌气。
随后,记者又以普通消费者身份电话咨询了双泉路清照小学附近一家私人销售液化气的店主。该店主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从煤气公司灌的气,5公斤40元、10公斤80元、12.5公斤100元,与煤气公司的价格一致。该店主还特别告诉记者,现在煤气公司已经统一换成智能阀的液化气钢瓶,用户自己原来的煤气罐已经不能再用了。
在党校街,记者在几家小吃摊点和小餐馆发现,他们所使用的煤气罐都贴有煤气公司字样的封口胶带,店主称,现在已经买不到比煤气公司价格低廉的液化气了,从私人店里进的气跟煤气公司一个价。在有关部门的陪同下,记者还随机走访了多家火锅店和餐馆的后厨,经询问,店内所使用的液化气都是从煤气公司购买的,钢瓶有些虽然是自己的,但在灌气时都是经过检查后才允许使用的。
现象一
暗中走访,隐藏危险仍不少
液化气罐放置随意使用和管理存隐患
现在使用电子打火的火锅既方便又安全,但在我市不少火锅店和烧烤店内,使用液化气的还很常见。2014年12月18日,记者在双山街道芙蓉大道路北的“春亮”烤涮自助吧内看到,两层的餐馆大约三十多张桌子,全部使用了5公斤的液化石油气钢瓶,这些钢瓶随意摆在餐桌下,没有固定装置,由于餐桌间空间狭小,加上钢瓶本身重量较轻,进出时稍不小心就会将钢瓶碰倒。
根据餐饮场所瓶装液化气的使用规定,液化气钢瓶禁止摔、砸、滚和撞击,必须直立使用,不能卧放。因为液化气是采用加压措施将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的,在气瓶内呈液态状,一旦卧放或倒置液体就会流出汽化成大约原体积250倍的可燃气体,并极易扩散,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记者不禁担忧,该餐馆如此放置液化气钢瓶,一旦人多拥挤时不慎将其碰倒致使液化气泄漏,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在这家涮烤自助吧内,记者还注意到,整个餐馆除一名收银员外,只有一名大学生服务员,在收银员与大学生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名大学生是第一次来涮烤店打工,以前没有在餐馆打工的经验,每天只干半天,下午还要回校上课。在走访了另外几家火锅店后,记者发现,由于离大学近,一些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打工的情况很普遍,但这些学生都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很多都是临时干几天就走,对液化气的规范使用和管理知之甚少。
现象二
小吃街上液化气罐随处可见小餐馆后厨无通风口
双山街道芙蓉街是一条人群拥挤的小吃街,种类多样的小吃引来众多附近高校的大学生们。记者在这条小吃街上看到,在街边做烤肠、炒米饭等的摊点基本都使用液化气做燃料,大大小小的液化气钢瓶就摆放在人来人往的小吃摊旁。根据液化气的使用规定,在商场和市场内的敞开式食品加工区是禁止使用石油液化气做燃料的,尤其是像芙蓉街这类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果发生液化气罐爆炸的危险,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条小吃街上,记者还走访了几家店面狭小的餐馆。在餐馆后边狭窄黑暗的厨房里,记者看到,两三个25斤的液化气罐被放置在灶台旁,离灶台距离不超过一米。记者发现,除连着前面餐厅的门外,小厨房里没有窗户,也没有通风口,只有一台抽油烟机。走出这些小餐馆的后厨,记者不禁替店主和消费者捏了一把汗:一旦液化气出现泄漏,没有通风口、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小店该如何躲避灾难?看到如此黑暗狭窄、潜伏危险的餐馆后厨,您还敢进去吃饭吗?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