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念完本科后,张昭源被免试推荐至该校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时,他参加了重庆在清华大学定向选调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活动。到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之前,他已经在毗邻湖北省的重庆巫山县做了两年的镇长助理。
这个“娃娃村官”懂行
经过选举成为保合村支书后,村民发现,这个小伙子并不冒失,成长于郑州的他还能说流利的重庆方言,没有一丝一毫的官气。新任村支书很快迎来第一次“考试”:4组村民黄婆婆和邻居发生纠纷,想找老支书调解,可老支书不在,黄婆婆不得不向新支书倾诉,抱怨邻居的不是。
张昭源安静地听着,偶尔问问事实,却不判出“是非”来。等黄婆婆说完,张昭源和颜悦色地说:“婆婆,你说的我都晓得了,‘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先好好地处。如果我今天就跟你去,她就晓得你来告了状,会记恨,以后更难相处。等我以后过来调解。”
双方本没什么大事,黄婆婆回去后,很快就消了气。她儿子评点说:“这个娃娃还有点‘懂行\’耶!如果他当场说谁对谁错,肯定有一方不服气,两家就越闹越僵。”
另一件事让村民更直接地意识到这个硕士村官的出众之处:晚熟柑橘是村里的主要产品之一,当年的销售却出现一些困难。正在老百姓焦虑时,张昭源和同事们敲敲电脑,就在网上卖掉了几千斤。大伙儿纷纷赞扬,“清华大学的硕士,果真厉害呢”。
乡村治理,首要的是民心
近年,由于“新村面貌”改造等“历史原因”,正由传统耕种农业向集约化种植经济作物的现代农业艰难转变的保合村,党群矛盾、干群矛盾较为尖锐。
立足实际,张昭源厘清了“施政纲领”:正民心、启民智、促民行。在他看来,乡村治理的要诀,“首要的是民心”。张昭源提出的第一个刚性规定是,在村的党员干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每年必须参加至少两次义务劳动。
2014年4月,当地暴雨如注,柏树堡一间年久失修且无人居住的公房在风雨中遽然倒塌。柱子、檩子等砸中了80多岁的杨柏寿的房子,而老人房外是村民们平常出行的必经之路,威胁到出行安全。按当地的老规矩,干活得有人埋单付钱。张昭源刚到现场,卷起袖子,第一个开始搬柱子。大家很快便参加了进来。40分钟后,危机消除了。此后,村里“给钱才办事”的不成文惯例被打破,这一次,没人在背后说党员干部的闲话。
越来越多的义务劳动,在村里产生了越来越奇妙的“化学反应”:干群关系越来越好了。早在1998年,村子便酝酿修建出村的道路,但一直未能落实。直到2000年,才由村民出钱出力,平整出一条泥巴路。村民没有料到,这条村道很快就被硬化了——张昭源为此四处争取,却没有花费村里一分钱。
就这样,张昭源和他的同事们一次次赢得老百姓的点赞。人们不再什么事情都习惯性地指责党员干部,正能量开始汇集,“正民心”的愿景也开始清晰。
如今,保合村里的重大事务每月都会公布一次,村里干了什么事情,以后将有什么重要的安排,上级出台了什么新政策,还有村里土地征用补偿,宅基地审批,强农惠农资金、涉农补贴补助、低保五保资金的发放情况等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虽然村官是‘芝麻官\’,权力很小,但再小的权力都需要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村民的认同。”张昭源说。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2月9日,消防官兵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手机拍摄)。记者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了解到,9日下午14时10分左右,文山职教园区新卫校在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约13人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