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不该总是跟着媒体打游击
同一处施工项目,两支被欠薪队伍。因为有了媒体报道和领导重视,其中一起顺利解决,未被关注的另外一起,数百民工至今仍在为讨薪四处奔波。这是近日发生在河南鄢陵县的农民工讨薪怪事。
你管,或者不管,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我们常看的套路表演模式是,媒体曝光后——“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严肃查处”、“举一反三”……表面功夫做足,病灶并未祛除,悲剧不断重演,成为中国式监管的宿命。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发问:为什么非得问题曝光以后才去查处呢?难道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机制“失控”了?
小马飞刀以为,在有些时候的确“失控”了。在一些官员来看,你一个小小的老百姓人单势孤、人微言轻,我即使不重视你的反映,你能奈我何?你是能影响到我的声誉,还是能威胁到我的“乌纱帽”?而媒体的曝光则不同,相关领导一般都不会等闲视之。如果不抓紧处理、严肃查处,就有可能激起民愤、民怨甚至演变成群体事件。如是,相关领导要担负的责任就会更大,而头上的“乌纱帽”也会因此而不保。当然会“高看一眼”了。
不过,小马飞刀还要告诉大家的是,闻风而动还算是好的。我们也看到,在应对舆论监督上,一些地方政府采用的策略是“不理不睬”、念“拖字诀”。因为他们深知,只要拒绝接受采访,不披露相关事实,记者就很难查清真相,监督也就无的放矢。当法律与政策被人利用和操控的时候,媒体的力量也只是微乎其微。
近年来被揭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几乎都发端于新闻媒体。只是媒体不是监管部门的探子,不可能把触须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把所有问题都一一曝光,再让监管部门穷追猛打。如果监管部门总跟着媒体“打游击”,记者指哪就打哪,东一枪西一枪,而不是主动出击,织牢防护网,各类事故、各种问题何时是尽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过有尊严的日子,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媒体曝光。在果断查处被曝光的那些问题的同时,更要重点摸查那些“隐形问题”和“地下黑暗”,只有斩断那些在背后操控法律和政策的黑手,才能还公众以公正与清白。可以说,舆论监督对于公共部门履行责任有着极大的倒逼责任,但公共部门更应该意识到,履行责任是作为公权力执掌者应尽的义务,不能只是坐待媒体曝光。这就需要针对公共部门责任履行需要一套严格严密的监督考评机制,强化过程监督,完善责任追溯。更重要的是,要扩大社会参与的程度,让阳光真正照进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近日,《纸牌屋》(HouseofCards)第三季全集不小心在Netflix提前泄露,停留了15分钟左右,不过随后全部撤下。第三季原定于2月27日全季一次性上线。网友纷纷表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