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昀·
子女怕“失宠”,这应该说是一种天性。生“二宝”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制度以及假期安排等。
近日,女网友“滴答”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一份让人“笑中带泪”的《保证书》。这是应年仅8岁半的女儿要求写的,内容是“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女儿。原来,这对夫妻考虑生个“二宝”,可作为“大宝”的女儿却接受不了,写了这份保证书后,这才把计划提上日程。
别说“大宝”不懂事,应该说“大宝”的心事父母“永远不懂”。在生不生“二宝”问题上,多和“大宝”交流,征求意见后再开始“动手”,其实挺重要。
如果不信,不排除以下悲剧可能再次发生:武汉市民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才怀上二胎,但13岁的女儿百般不愿意,在女儿尝试割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还有一个例子,长春的杨女士和丈夫想再要一个孩子,却遭到8岁女儿的反对,为此女儿还以拒绝去辅导班和绝食等方式进行“抗争”。夫妻俩一筹莫展,最后甚至求助于社区工作人员。
或许有人会说,这都是父母平时娇生惯养所致。这么说也不是没一点道理,不过也不全面。子女怕“失宠”,这应该说是一种天性。
当然,生不生“二宝”,这仍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更多人还不得不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工作强度、个人身体状况以及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等等。生“二宝”对许多家庭来说,将是完全改变其事业和家庭命运的一个抉择。
我们这个社会,由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在“一胎化”的轨道上运转,在很多方面也还没有做好应对“二胎化”社会的制度准备。实际上,生“二宝”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制度以及假期安排等。
所以,生“二宝”对许多人而言或许真的需要勇气。一些地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并未出现申请热,如浙江一年来仅一成夫妇提出申请,付诸行动的更少,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不久的将来,如果出现鼓励夫妇生“二胎”的宣传标语,我想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新闻推荐
>>>段子●和喜欢的人聊天、和别人吵架以及考试,并称人生三大事后总感觉没发挥好的事件。●在一起时能不看手机,不在一起时能秒回信息,这就算现代人的真爱了吧。●男生会什么技能让女生眼前一亮?电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