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实:
据《长江商报》报道,武汉某大学斥资400万元在校园内修了一道“长城”,全长1.6公里,内设楚汉关、雄关等,校方称,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其实,校园修“长城”真是弘扬文化?即使是在古人看来,长城也绝不是什么休闲、观花、玩耍之所,要造景,恐怕也是靠虹桥、楼台之属,将学校建成伪军事要塞,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而这种文化,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文化不是大杂烩,不是垃圾箱,更不是把鸡鸭鱼肉等“硬菜”都盛到盘子里,就算有文化。文化的魅力在历史传承,在其内部逻辑,在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是整天待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的人们发明不出来的,而是要真正到“底下”去看一看,否则再怎么折腾,依然不接地气。
当然,相关人员也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今天修“长城”是一笔钱,明天拆“长城”又是一笔钱,而后天再修个故宫之类,还是一笔钱,有了这层诱惑,谁还管什么文化啊?
—— 据《北京晨报》 蔡辉/文
耗费400万筑起山寨版的校园长城,还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如此牵强附会,自然难以让人苟同。
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多年来办学形成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积淀提炼。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显,是一种办学精神的表现,它不是通过学校一草一木来体现,因此,不必将校园建得高大上,也不用花大价钱来装饰。
教育家梅贻琦1931年12月3日到清华大学任校长当天,在全校大会上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几个施政方略中的一项就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时光已越近百年,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看到办大学在走大楼之大的道路,建校园长城也是如此,在我看来,远不如多建几座校园图书馆,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读书。学生整天浸润于知识的海洋中,校园文化也就一切尽在不言中。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2014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至乐莫如读书,多培养大学生读书,这比什么都重要。
—— 据《燕赵晚报》滨兵/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山西大同4月20日电(记者刘怀丕孙亮全梁晓飞)记者从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截至20日19时左右,搜救队员在清理搜救的过程中,在井下8446工作面、2446巷和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