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破除“唯证是从”也是简政放权
新闻事实:在27日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专题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提出,治理无证无照经营,不能“一刀切”;面对刚性需求,不触及安全底线,应适度降低证照门槛,让多数“无证无照”有条件有限度地合法化。同时,监管部门也表示,对无证无照经营,上海正在探索备案登记等创新方式。
媒体观点:实际上,破除唯证是从的监管思维,也是另一种简政放权。就安全监管而言,只管证照,无疑是一种“老爷式”、省时省力的方式,但真正实现监管效果,还是需要着力于证照背后。这是真正变管理为服务的过程。城市的活力,安全的底线,这是一根永恒的平衡木,唯智慧和用心者,才能谋长远。
《法制日报》
当代网民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新闻事实:据报道,因扰乱单位秩序、公然侮辱他人被江西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吴淦(网名“超级低俗屠夫”),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5月27日被福建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媒体观点:如果说,每一次网络舆情危机对执法者的形象,对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都是一次破坏性强大的海啸的话,那谣言就是煽起海啸的那对蝴蝶之翼。而对于普通网民来讲,大多数都是网络谣言的受害者,每一次被网络谣言欺骗的经历,无疑都是对个人智商与判断能力的一次嘲笑。提升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应是当代网民的自我修养。
《北京晨报》
盗墓案勿以贩子口吻论价值
新闻事实:历时9个月,朝阳市公安局破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涉文物案,追回文物1168件,其中不乏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等精品,可在传播中,这批文物“价值逾5亿元”成为重点,频频出现在各媒体的标题中。
媒体观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关注“有用”无可厚非,但不能以“有用”为借口,将一切价值都还原成货币。因为我们是人,我们的亲情与爱不能变卖,我们的梦想与坚持无法商品化。文明,就是对自我偏执的一点点矫正,每天努力一点,就会取得质的飞跃,而坚持不以古董贩子的口吻去谈文物,也是这些努力中的一部分。
《广州日报》
留下老地名等于留住归属感
新闻事实: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近日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
媒体观点:从本质上看,地名只是一个符号,但随着岁月的累积和人文的浸染,地名也有了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地名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发扬,成为某一个地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万万不能忘记自己是从何处来,只有把城市的记忆之根留住,城市的发展才能引起几代人的共鸣,找回人们的归属感。
《长江日报》
最大的区别在于为谁服务
新闻事实:《武汉晚报》报道,有位李女士怀孕期间丈夫去世,就开不了独生子女证了,因为此证要夫妻一起去开。现在孩子都4岁了,证还没开出来。按说,这应是证明一下丈夫亡故就可以的事情,不知为何卡了壳。
媒体观点:靠证明来反复认证身份,这其实正是现代社会一个特征。但不必要的证明、没法办的证明、必要而又不好办的证明,共同制造了证明的奇葩景象。一个身份证号勾连起一个人所有的数据,不待你提交证明而服务已到达,这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无论数据化还是非数据化,对人的感受构成最大区别的,不是人与机器,而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的区别。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6日从教育部获悉,近期,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在网上发现散播高考“助考”广告、兜售所谓“高考考前答案”、销售无线电***材、招揽替考代考“枪手”及高考诈骗等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