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实:5月7日,一名男子当街残忍殴打男童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迅速引发民愤。陕西洛川县公安局透露,这一寻衅滋事的男子已被刑拘,受伤儿童无生命危险,事件仍在调查中。与四川男司机殴打女司机的一波三折不同,发生在洛川的男童被打事件,看上去并不复杂。警方披露的消息显示,打人事件发生在5月4日20时43分,行凶者系洛川县凤栖镇后子头村王某某,此人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西安精神病卫生中心、第四军医大学等医疗机构的诊治资料,疑似患有精神分裂症。
如果打人者的精神病经司法鉴定属实,原本讨论国人“暴戾”之风蔓延的剧情或将转向对“武疯子”的管理。当然,在一个多元化时代,在网络舆论场一定还会旁生出众多议题,从而形成舆情的喧嚣。
比如监护人对孩子的监护责任。被打男童不足3岁,当时独自一人在街上扫地。善于比较分析的网友大概会搬出美国的例子,这事要发生在大洋彼岸,怕是父母的监护资格都要被剥夺。但现实是,在务工人员家庭中,孩子独处实属常态。要解决尚处于监护期的儿童不得离开父母视线的问题,还需要多年的努力。
再比如路人的冷漠。比起佛山“小悦悦事件”中冷漠走过的18路人,洛川男童被打现场,也有路人走过,但未见干预。“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以一位拾荒老人的伸手而暂停;洛川男童被打,也有一名年轻的餐厅收银员挺身而出。与其充当键盘侠去指责别人冷漠,不如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那份勇气。改变社会的冷漠,不能永远指望从别人做起。
当然,“武疯子”伤人事件中,最大的责任主体还属该“武疯子”的监护人及警方。依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精神卫生法》,“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问题在于,“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都被列入法定责任主体之下,那么谁来送?在指定医院床位极为紧张的状况下,又由谁来埋单?
新《精神卫生法》曾被普遍期待可以解决“不该收治而被收治”以及“该强制就医而未被送医”等问题,到今天我们该反思,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监督机制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
——据《京华时报》 王云帆/文
3岁的孩子,身边为何没有人监护、施暴的精神病人为什么没被“看”住,从漏洞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虽然这时候谴责其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责任,显得有些残忍。但是一个3岁的孩子,不能放任远离大人。从小悦悦事件到这件事,都是给父母敲响的警钟。
但以上都不是暴力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更该追问的是施暴者。当地警方的消息,他有精神病史,当天还把一位57岁的妇女打到髌骨骨折,很有可能属于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按照新刑事诉讼法,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可以强制医疗。这位施暴的精神病人,为何没有被强制医疗,他的监护人以及有关部门,有没有尽到相关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我国约有16000名暴力犯罪精神病人。但现实中,一些正常人“被精神病”,真正有危险的精神病人,却往往得不到收治。这可能是这起暴力事件发生的直接“土壤”。
希望当地警方及时公布调查进展,施暴的精神病人为什么没被“看”住,背后有没有制度本身或执行的漏洞,真正从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据《新京报》 敬一山/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民航局了解到,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11日开庭审理韩亚航空乘客擅自开舱门一案。公诉人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擅自打开飞机应急舱门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