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生态保护更需“生态执法”
新闻事实:6月17日,南明区检察院在贵州省林科院内,举行“生态检察恢复林”揭牌仪式。其中,通报了南明区第一起破坏生态植被案及其恢复林种植相关情况。2013年4月,贵阳一家房产公司砍伐12.52亩树林。今年1月19日,检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投资50万元在这个地方种植绿化苗木。
媒体观点:现实生活中,毁绿事件不断发生。但是在惩罚的时候,往往是罚款了事。虽然罚款也达到了惩罚的目的,也可以让不法人员长点记性,可对于环境的修复来说没有丝毫意义,无非是让处罚部门的钱袋子又鼓起来了而已。这样的处罚,对于生态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被罚种树”模式则是一种不错的“生态执法”手段。
《北京青年报》
食安宣传更要教育监管者
新闻事实:6月16日至7月2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18个部委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各地及有关部门将举办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食品安全校园行等项目,围绕食品安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媒体观点: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的框架中,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对食品安全治理的“第一责任”。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既是食品安全宣传的组织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监管者真正受到了教育,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依法监管、严格执法的水平,实施新《食品安全法》才能全面贯彻从严“治官”原则,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法制日报》
暂停龙舟赛未必是坏事
新闻事实:连续办了50届的广州市荔湾区龙溪村沙溪龙舟赛,今年因为经费不足及申办手续繁琐而暂停。村里贴出的公告显示,受龙溪大道、五丫大桥改造影响,交通不便。此外申办竞赛的手续相对麻烦,经过村委商讨,今年沙溪龙舟赛决定停办。
媒体观点:龙舟赛事作为一项群体性活动,保障参赛者及观众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少数人的盛宴看似为城市增光不少,实则是赔本赚吆喝,当地民众的健身意识和运动意识几乎未得到提升。表面上看,似乎又是简政放权不到位和有关部门不支持导致的重要赛事流产。但实际上,在政府部门不过多干预的情况下,暂停举办龙舟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南方日报》
噪声扰民还需从源头抓起
新闻事实:噪声扰民屡查不止、屡罚不停。《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3条规定: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媒体观点:噪声扰民要走出屡查不止、屡罚不停的怪圈,职能部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对噪声扰民情节严重的,屡查不改的,可联合环保、公安、住建、工商、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必要时停业整顿,或者帮助其转移地方。如此一来,一旦有噪声扰民行为,就要付出沉重代价,谁还敢“以身试法”,拿居民利益当儿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孙铁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201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应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别人权报告”。人权纪录说,美国国务院于当地时间6月25日再次发布国别人权报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