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谁令“高龄僵尸肉” 奔向我们嘴巴?

来源:达州晚报 2015-06-25 13:22   https://www.yybnet.net/

·湖白·

据新华社消息,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缴获冷冻副产品等10万余吨。这些副食品包括“70后”猪蹄、“80后”鸡翅……

看起来,这是一宗特大走私案件,但由于其涉及食品安全,因而备受关注。从报道来看,这是一次“专项查缉抓捕行动”,大概可说明此类犯罪活动远非孤例。

这些食物的恶心程度及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吃了烧烤或麻辣烫而中毒的报道,不排除新闻当事人吃到“僵尸肉”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为何“僵尸肉”要大量从国外走私?要知道,走私的成本和风险,远比在国内收购要大。我所能想到的解释是,或许国内的“僵尸肉”早已是物尽其用,或者被其他团伙所控制。因此,打击“僵尸肉”既要管好国门,也要管好国内。

诚然,不法商人道德败坏是“僵尸肉”横行的主要原因,但是反思我们的监管体系,仍是至为关键的。不得不说,我们当前对食品安全的多头管理体系,需要重新审视。比如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看起来参与度很高,但常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由于各部门都不承担首要责任,因此一旦出现监管失职现象,问责起来并不容易。

同一天还有一个新闻广受关注,那就是食品溯源制度被指形同虚设。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企业甚至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产地等追溯信息可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这意味着,作为“身份证”的追溯码,未必能识别食品的真实身份,至于“僵尸肉”的身份,更是一片空白。

由此看来,打击食品犯罪,维护餐桌安全,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新闻推荐

工地突发安全事故 包工头坠楼当场身亡

刘某告诉记者,14日早上八九点,他在陈家乡街道一个工地上做工,突然听说致富街另一处工地上发生安全事故,包工头李某坠楼身亡。“李某今年47岁,陈家乡街道人,长期从事建筑包工,我们一直在他手下干活。”刘...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 谁令“高龄僵尸肉” 奔向我们嘴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