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依法严打高考舞弊

来源:达州晚报 2015-06-10 13:24   https://www.yybnet.net/

·张兴军/文·

高考首日,一则“湖北大学生江西替考”新闻引发关注。回顾近年来的高考,类似事件屡有发生:从2000年的湖南嘉禾高考舞弊,到2008年甘肃天水集体冒名替考,再到2014年河南开封查处的大规模考场弊案……一再出现的高考舞弊案警示:在做好源头防控的同时,还应强化依法治考,对高考舞弊依法严打。

作为亿万人瞩目的全国性考试,高考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人生节点,寄托了数百万考生家庭的殷殷期望。以替考为代表的舞弊事件屡屡发生,既扰乱严肃的考场秩序,侵犯和损害着每一名诚实考生的权利,也会消解人们对高考公平的信心,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为了筑牢高考公平的底线,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一系列防范举措:从户籍学籍管理、资格审查再到各种证件核对,从手机信号屏蔽、全方位视频监控再到“裸考”进场,制度愈加严谨,技术愈发先进。然而严防死守之下,舞弊丑闻仍时有曝光,且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的特点。这一严峻形势提醒人们:杜绝高考舞弊现象,源头布控防堵固然重要,但依法治考、事后严惩,也急需大力加强。

以对替考行为的处罚为例,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法规均有明确规定,但主要针对当事考生和“枪手”,而且停留在治安管理处罚层面。相关法规缺乏对策划组织者和监考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质性规定。

2014年在河南杞县、通许等地发生的高考替考舞弊事件中,160多名考生违纪违规,规模之大令人惊愕。但事后盘点处理结果,除了两名替考中介分子被追究刑责外,多数参与者受到的都是党纪和行政处理。如此“高举轻放”,自然难以对今后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起到应有震慑作用。

没有牙齿的老虎谁也不怕。历年来的高考舞弊现象屡禁不止,说明单纯的道德谴责和轻微的法律风险已无法震慑舞弊者。要改变高考舞弊“低风险、高收益”局面,一方面要求事发后,司法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另一方面还应完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推动加大惩治力度。只有让高考舞弊利益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早日迎来弊绝风清的考场生态,守护高考公平公正的底线。

新闻推荐

汽车被喻为男人的玩具,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大但是在行车中汽车真的成了玩具,男人们确实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是不注意还真容易出事故。 男人开车10大坏习惯 要不得

1.路怒症男人就该有男人的气魄,平时男人的压力比较大,开车时就容易发脾气,开车时吃了点小亏,这脾气就来了非要争回点面子,于是开始各种抢道,其他车别你一下,你非要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吗,要是碰到对面也不甘...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依法严打高考舞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