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想和你聊聊。”“说吧,又做错什么事了?”“你怎么老觉得我找你说话就是没好事?”“要是没事你也不会找我。”赵辉和爸爸的对话就这样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其实这并不是个别情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假期中不少孩子想和家长进行沟通但却发现,想聊聊时却不知道怎么开口了,开了口也仿佛无法深聊下去。
孩子:假期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学习!”假期期间,开学就要上初三的赵文静就不时被母亲唠叨学习的事情,还拿她和别人家的女儿对比。吵得凶的时候,赵文静会随手拿起家里的东西摔在地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只要我妈不在家,我的世界就安静了。有的时候真想和她好好聊聊,可是一开口没说两句不是冷场就是吵架。”她告诉记者。
与赵文静同病相怜的是今年上五年级的张乐,他说这个假期对他来说一点也不快乐。“我现在最害怕放假了,一到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管得特别严,我觉得很烦,还不如在学校上学呢,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了刚放暑假那几天和睦相处的时间后,不少孩子因为在家里经常和父母发生争吵都希望假期赶紧结束,这样可以减少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就没有那么多争吵发生,而每次争吵结束后想和父母沟通时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或者一开口就又吵了起来。
家长:不知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也在叫屈:明明是为他们好,怎么全成了自己的不是?真的不明白这些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周晶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女儿在外地读书,暑假回家天天就是和闺蜜、同学聚会,各种饭局,宵夜,k歌,派对,天天出去很晚才回来,自己和丈夫本来就半年没见女儿了,好不容易有个假期,结果还是见不到女儿,因此经常也会因为这件事和女儿生气。周晶妈妈不无担心地说,“每次吵完,其实自己心里也很难受,还得再去哄哄她。现在的孩子真的太不懂事了,不理解当妈的苦心。”
心理咨询师:理解是沟通的基础
对于假期父母和孩子频繁爆发的冲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媚认为,要缓解冲突,孩子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管父母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如何,都应该更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尽量不要和父母争辩,要耐下心来或者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也应该体谅孩子,父母往往有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在潜意识里视子女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觉得随意支配自己的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就造成了子女的叛逆心理,最后双方变得无法沟通。苏媚建议家长,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看看孩子的长处。最后,她希望通过记者告诉所有家长和孩子,双方一定要尝试互相理解,因为“理解是沟通的基础”。
新闻推荐
记者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应急办获悉,7月25日中午,德宏州梁河县一处矿井发生塌方,导致11人被困井下。当地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救援工作。据了解,7月25日13时10分左右,梁河县安监局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