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达不到职业化的条件,但在赞助商和组织者助推下,中国女足最高级别的女超联赛得以在今年正式推出,并结束了“裸奔”时代。从一方面看,这对处于低谷中的市场开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摆出了需要清醒面对的现实——联赛体系搭建固然重要,但现阶段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校园足球的“造血功能”,因为世界女足职业化道路都不乐观。
工资待遇低、无法全职业化、不具备商业开发的可持续性,这是包括欧美强队在内的世界女足普遍的困境。
“千万级别”赞助不为市场,实为公益据介绍,乐视体育作为女超联赛的赞助商,他们的投入是“千万级别以上的”。但是,这样大手笔的投资,并非是看好女足市场,而是该企业希望承担一种公益责任。
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刘建宏在世界杯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来,女足商业运作一直没有稳定的维持,即便是美国大联盟,踢了很多年也是“踢踢停停”,没有连贯性,所以按照中国女足目前发展阶段,希望能打造一个职业化的联赛,难度挺大,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作为赞助商目前的市场回报率也不高。
今年,虽然女超联赛重新开打,但在达不到职业化、商业化的条件下,这样的运作还需要怎样的补充?刘建宏建议,女足的长远发展,还是要从社会化做起,普及各级校园足球。
女足挂靠中超不现实
本届世界杯上,德国、法国、英格兰女足队中,有球员来自于拜仁、“大巴黎”、曼城这样的豪门俱乐部,这让女足球员能够分享与男队一样水准的设施和足球理念,也是欧洲女足发展的一个趋势。
那么,中超俱乐部是否可以借鉴英超女足模式?客观分析看,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首先,欧洲豪门俱乐部愿意这么做,更多是为了回馈社区,同样是一种公益行为,以增强俱乐部和当地球迷间的纽带关系。而且,他们自身的俱乐部建设已经极为完善,才会有余力、有效果地带动女足球队。可目前中超球队普遍自身压力较大,很多青训体系都不完善,即便强行要求女足挂靠,效果也不可能好。因此,中国女足的联赛体系还需自我探索。
搭建体系培养人口
按照中国足协的十年发展规划,成年女足将搭建三级联赛体系,即女超、女甲、女乙。足协女子部主任陆煜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女超有8支,女甲有7支,女乙发展到12至16支。如何能增加参赛队伍?陆煜说,除了各地体育局逐步建立的U18队伍未来可以打女甲外,大学生球队将是有力补充。
由此看,女足联赛的体系已有了清晰的规划和建设,管理者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值得肯定。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吸引更多女孩子踢球,却是当下同等重要的任务。因此,校园足球作为女足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将承担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漫长和耐心的过程。而一旦这个塔基不牢固,塔尖的女超联赛就难以成功。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清初至乾隆年间,戏曲在京华实可说百家争鸣,各显其能。尤其是山陕梆子的崛起,更为突出。艺伶魏长生,艺压群芳,得享盛名。相比京昆,梆子戏的鲜明特点就是入俗。第一它言情,不避桑间濮上,男欢女爱,带有下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