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百姓,食为天。一生总有三三两两有关饮食的深刻记忆。
年幼时遇三年自然灾害,父母把我送到伙食相对较好的街道幼儿班上学。那幼儿班在郑家巷陆家院子里,离我家步行几分钟距离。就读的小孩有三十来个,年龄从三四岁到六七岁不等。年龄大的小孩平常可以跟着老师学一些简单的加减法或生字。我们几个年龄较小的小孩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教室后面自由玩耍,本来也是奔着伙食去的,并不在意学什么知识。
那时,幼儿班小朋友的伙食,是由街道大食堂提供。每餐有专人用木桶挑到幼儿班,然后再依次分给坐在矮桌上的小朋友们。
只要饭菜分到碗里,小朋友们就会风卷残云般吃得一干二净。然后眼巴巴望着送饭的大叔挑着空木桶离去。
老师有时在送饭人分饭菜的时候,站在黑板前高声强调,大家一定要把分到碗里的菜饭全部吃完,不准悄悄留下来。这个要求,与现在的家庭大人强迫小孩多吃饭完全是两码事。那时没有零食吃,有年龄大的小孩,遇到吃回锅肉或红烧肉时,就把猪肉片或肉粒悄悄用纸包起来藏到荷包里。等到课间玩耍时,再拿出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偶尔也会用指尖掐几丝瘦肉喂进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嘴里。没有吃到的小孩更是伸着脖子,满脸企求地围着他转。
记忆最深的是那个冬天的一次晚餐,送来的是瘦肉粥,当然,瘦肉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切碎的萝卜和青菜。可小伙伴们分到饭后却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扫而光,而是叽叽喳喳给老师说饭太苦了。老师半信半疑尝了一口,然后吐到地上。边抹嘴边大声说,太咸了太咸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事件。一担瘦肉粥报废了,损失到底有多大,用现在的价值是没法衡量的。
每个人的粮食是定量的,没有一点多余的,如果这一餐报废,那些粮食去哪里搞得到,有钱也没法买。
不久,所有的学生家长都来了。幼儿班从没这样热闹过。大人们都进到教室里,依次尝了那咸得没法张口的瘦肉粥。家长们议论纷纷,有的开始骂娘。隔了一会,街道领导也到场了。经过与家长们商议,最后决定,通知食堂马上另做一顿晚餐送来。送饭的大叔于是将小朋友们碗里的稀饭回收到木桶里挑走了。
家长们陆续散去。同学们就眼巴巴的等着送饭大叔再次送来晚餐。
天色渐渐晚了。有同学隔一会就跑到教室后门口,望着那一排石阶下通往食堂的小巷。
夜晚来临。教室里那盏白炽灯亮了。又隔了很久,终于,放哨的同学嘴里大声喊道,饭挑回来了!
我们前排的同学一起挤到后门口,看到了那条小巷的尽头,在昏暗的路灯下,送饭的大叔挑着木桶悠悠的身影。
于是,全教室里的同学一起欢呼,饭挑回来了!饭挑回来了!喊着喊着,喊声就变成了歌声:饭挑回来了,饭挑回来了!饭挑回来了哦哦哦。
送饭的大叔挑着热气腾腾的木桶进门时,小孩们的喊声更是达到高潮,一边拍手一边更大声的欢呼着。
送来的依然是瘦肉粥。后来连续几天的晚餐都是相同的瘦肉粥。现在想来,也许是为了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炊事员就把那次太咸的粥分几次和在了之后几天的粥里。后来听说,那次事故是一个送菜的人把灶台上装盐的盆子不小心打翻了,过量的食盐洒进熬粥的锅里,厨房的人并不知道。
吃完饭我们才放学回家。那个冬天的夜晚,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那么的热烈与温暖。
那个特殊的饥饿年代,为了一餐晚饭,我们所有的小孩多等两个小时,现在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新闻推荐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九小”、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及逃生指南“九小”、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九小”场所包括小餐饮场所、小购物场所、小住宿场所、小公共娱乐场所、小休闲健身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