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其·
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援进入第四天(16日)。爆炸事故现场指挥部15日晚公布最新数据,事故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04人。目前,在医院收治的伤者中还没有出现死亡情况。事故现场目前基本无明火,但各种危化品混杂,部分集装箱仍有冒烟,抢险救援工作继续紧张有序进行。
这次事故由危险化学品仓库起火引发剧烈爆炸,抢险救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困难,之所以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与危化品爆炸破坏性极强以及抢险救援面临巨大困难有关。社会各界对事故抢险救援、原因调查等高度瞩目,在满目疮痍的事故现场之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繁复的公共舆论场,人们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和自媒体阅知有关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的新闻,关注事态和舆情的最新动向,表达对消防官兵、专业处置人员、医务人员等所有参战人员的关心与敬意。
在这个公共舆论场中,人们密切注视着抢险救援、应急处置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细节,既提出各种意见建议,也提出一些问题和疑虑。尽管很多人都不能亲临现场参与抢险救援,但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没有缺席。舆论的关注是事故处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公众参与抢险救援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政府及时回应社会舆论的关切,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舆论形成广泛深入的互动,是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的题中之意。
“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一方面主动发布信息,告知公众事故救援处置的最新进展和举措,澄清网上坊间的不实传言和谣言,另一方面回答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疑问、疑虑做出解释说明。政府部门回应舆论并与舆论形成互动,其间可能带有不小的张力,甚至出现很大的不适应性和紧张态势,政府部门和公众对此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有认真倾听对方、以互动增强互信的耐心和信心。
以广受关注并引发质疑的“700吨氰化钠”传言为例。15日微博、微信疯传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瑞海公司在现场存放了700吨氰化钠,并且都在爆炸中“荡然无存”。氰化钠是人人谈之色变的剧毒品,如果有700吨氰化钠在爆炸中全部泄漏,将导致不可想象的灾难性后果。15日上午和下午两次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关于“700吨氰化钠”传言的提问,有关负责人先后表示“不知情”和“很快会有明确答复”,并解释说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瑞海公司的档案资料已在爆炸中损毁,目前的确未能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因此无法做出明确的回答。
这种似乎含混暧昧的态度,进而引发了舆论更大的质疑和不满,很多人认为官方是在故意隐瞒信息,消极应对舆论,以掩饰工作失误和推卸责任。15日晚上,终于传出关于氰化钠的权威消息:河北一家生产氰化钠生产厂家派员赶赴爆炸现场,全力排查氰化钠的分布情况,组织实施对氰化钠的清理回收,目前已经找到氰化钠的分布范围,许多氰化钠的包装被炸开,从检测数据看未发生大面积泄漏,安监部门已准备数百吨双氧水用于分解可能残留的氰化钠。
公众万般揪心的氰化钠终于找到了下落,必须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严防氰化钠泄漏造成更大污染和伤害。这个有惊无险的“插曲”暂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抢险救援中,难保不会出现其他类似的“插曲”,在官方和公众舆论之间造成信息阻隔和分歧。公众需要继续关注抢险救援的每一个环节细节,政府部门和公众需要在互动中学会更多的包容与合作,才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生发出更多共同的力量,在抢险救援、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全程中,形成积极的共识和强大的合力。
新闻推荐
“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危化物品的管理成了热门话题。达城的危化物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昨日,通川区公安分局交上答卷:连日来,通川警方重点检查了加油站、加气站、乙炔生产厂、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