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幕人间惨剧上演!
9月5日,网友在本地论坛发贴称,在市区沙滩公园水域,又有一名儿童溺水,虽然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到,但已无回天之力,孩子已不幸死亡。网友不无忧伤地说“该水域今年发生溺水事故已不止一起……”据事发时在现场的市民回忆,当发现孩子不见时,其母亲、奶奶发疯般在沙滩上来回寻找,傍晚时分,当消防官兵从水里将孩子的尸体打捞上岸后,奶奶的哭声更是撕心裂肺,其情其景,真是活脱脱的一幕人间悲剧。
又一条稚嫩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夭折,令人扼腕痛惜,也给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事实上,安全天天讲,每逢假期学校还不忘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要注意安全:暗藏“杀机”的天然水域不要轻易触碰,下水前的热身准备必须到位,设有警示标示、水况不明的水域最好遵照指示,不盲目逞能……别让溺水成为孩子的梦魇,已成大家的共识,每年暑季溺水事故多发亦是人人都知晓的事情,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依然大有人在,这其中,放假的孩子往往成为主要危险群体。有些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泳技过硬,下到河中游泳不成问题,热了便纵身一跳,未曾想预料不到的意外发生了;有的孩子则因父母工作繁忙,疏于看管,容易和其他小伙伴在水边嬉戏、打闹,稍有不慎滑入深水区酿成悲剧。纵观全国,溺水事故总是成为夏日里醒不过来的梦魇,类似的悲剧总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据统计,我国1~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其中男童为13.89/10万,女童为6.29/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溺水身亡,已成为城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面对一个个过早凋萎的花季生命,一个个失儿丧女家庭的悲恸,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类似的溺水悲剧重复出现?
老调更须重弹。窃以为,溺水事故多发,彰显了安全防线的缺失。众所周知,避免学生溺水事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才能避免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在校园,学校担起安全教育的责任;放假了,学生回家了,安全教育更放松不得,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接过学校的监护“接力棒”,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安全网之下,不能把工作忙当做推卸责任的借口。无论多忙,都该挤出时间多提醒一下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地远离河流、水库、池塘等事故易发场地,尤其不能在无大人陪同的状况下行动,不要出现那种“孩子们在水里嬉戏,大人们远远地在岸边愉快聊天,眼光时不时瞟一眼水里的孩子”的现象;在社会,大家群防群治,更多关注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人群和山塘、水库、水柜、河流等重点区域,筑牢安全防线。诚然,溺水并不像好莱坞大片中那样有戏剧性,溺水者往往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家长、孩子多学一点与溺水相关的知识,自是必不可少的事。
说得远一些,另辟路径,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玩乐环境,让他们有更多更合适的地方娱乐,是不错的选择。譬如,有了球场,孩子就不会去马路上踢球了;有了泳池,孩子们下河游泳的次数就少了。试想一下,如果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供中小学生娱乐的公共文化设施多一些,再多一些,孩子们到河边玩水、到河中野泳的会不会少一些呢?
新闻推荐
据《中央纪委监察报》报道,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宋庙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领导吃饭事件(又称“11·12事件”)首次曝光,源于当地某报一篇受访者或是以化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