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那里借得《教父》一书,作者是美国的马里奥·普佐。据朋友说,这部小说“牛哄哄”。
花了半个月时间阅读,感觉还是喜欢《白鹿原》居多。拿《白鹿原》来对比是因为之前刚跟朋友借得《白鹿原》看,我喜欢《白鹿原》的叙事节奏而朋友喜欢《教父》的叙事节奏。既然有对比,那就顺便在这里对比一下。《白鹿原》更符合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叙事从容,恢宏深厚,细腻优雅。《教父》更符合当下阅读特点,新奇、跳跃、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说,各有所长。
在这里单说《教父》。
喜欢《教父》的开头。一出场就是几件麻烦事。送葬师亚美利哥·勃纳瑟拉的女儿被流氓性侵未果,但受伤住院,法院不能主持公道,他只能求助于教父——考利昂老头子;著名影星约翰昵·方檀事业受挫,于绝望里,他只能求助于教父——考利昂老头子;面包师纳佐林的准女婿战俘恩佐将要被撤销假释,返遣回意大利,要想让女婿留在美国就必须让他成为美国公民,这事也只能求助于教父——考利昂老头子。
教父末出场,却处处显其威。作为一个黑社会老大的描写,这种方式确实抓人眼球。
教父之所以成为教父,小说从人物内心全面铺开,恶不是恶,善不是善,恶善之间并没有鲜明的分界线。考利昂老头子本人,考利昂老头子几个孩子,考利昂老头子的对手等等,一百来人的叙述里,某一些不能言传的东西便进驻到读者的心里,由读者评说,这种方式也挺好。
《教父》的叙述节奏让小说的阅读充满了快感,让人一口气读下去而不愿罢手的快感。小说的层层设局,像一个个陷阱,等待着读者愉悦地陷入,随着一路的陷阱,直抵社会的某一个深渊。而这些陷阱,来自于情节的设置,更来自于叙述的节奏。
喜欢考利昂老头子常说的那句话,“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喜欢书里描写男女一见钟情的用词“晴天霹雳”。某一个男人爱上某一个女人,就是,他被“晴天霹雳”击中了。
不会英语,不知道原版模样。我想说,这个版本的《教父》翻译得还是比较粗糙,习惯古典文学阅读的人去阅读此书,在语感上,没有享受,只有别扭。还好,这些瑕疵并不足以掩盖小说的好。正如朋友说的,这是一部“牛哄哄”的小说。
新闻推荐
得了艾滋病就等于死亡?这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苏寿江主任告诉记者,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艾滋病是可以治疗的。苏寿江主任还做了详细解释: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