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上海耄耋夫妻开煤气自杀 警示该补齐“终老关怀”短板 阅尽/文

来源:达州晚报 2015-11-20 13: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阅尽/文

高寿而逝,国人谓之喜丧。然而,日前一对85岁高龄夫妻的离世,却刺痛了公众的泪点。

15日下午,上海金山区朱老伯居住的房屋突发大火,待火灾扑灭,街坊发现,朱老伯与瘫痪4年的妻子,手拉手躺在床上离世。警方分析,老人应是打开煤气,点燃易燃物自杀而死。

老人走前显然有充足的精神准备。数日前,他们就以老太太的口吻贴出“感谢信”,感谢街坊们的关心照顾,并称“自己生病卧床多年,时日已经不多,是时候要‘走了\’”。朱老伯还把一些生活用品送给了邻居。

生离死别,人人都无法回避,但耄耋夫妻以如此惨烈方式告别世界,委实让人难以释怀。微博微信圈里大量转发此消息,跟帖评论成千上万。人们纷纷表达着哀悼之意,也有人探讨起“安乐死”,更有许多人在追问,老人为何要这样?是缺乏关爱,还是不堪病痛折磨?抑或,就是为了有尊严地死去?人终将会老,将心比心,待我们老了又怎么办?

老人有儿有女,已“四世”但未“同堂”,处于独居状态。报道显示,老人与孙辈重孙辈关系亲密,自己有退休金,子女也常来照应,只是在送养老院问题上,老人执意不肯。但这显然并不至于令老人走极端自焚离世。

两位耄耋老人的内心世界外人也许永远无法知晓了,但人们仍要探问,假如社会有完善的终老关怀事业,老人尤其是高龄人群能享受到贴身的养老服务,这种悲剧是否还会上演?

中国几乎是仓促迎来了老龄化社会,且是未富先老。据报道,目前全国逾60岁的老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这一比例还会逐年提高。而反观我们的“白发事业”,则显得异常捉襟见肘,养老机构缺乏,床位严重不足,临终关怀在许多地方几乎是空白。

缺了社会终老服务的“拐杖”,老龄化人群的生活困窘日益凸显。在城市里,爬楼难、出行难、看病难、办事难……一连串难题让许多老人困居室内如坐牢狱。一位老人病倒了,需要服侍、照料,整个家庭都不堪重负……

而相较于城市,农村一些老人的处境更为凄凉。空守败落的乡村,医疗条件差、生活设施落后,而子女则在千里之外,所有困境唯有老人独自艰难面对。勤劳一生、辛苦养大子女的农村老人,悲哀地发现自己竟成了“累赘”和负担,其人生挫败感可想而知。武汉大学有学者对全国11省份的40多个村庄调研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总之,老龄化社会的大门猝然打开,我们不仅没有心理准备,在应对机制及社会化抚助设施、机构等方面更极为匮乏。这既令许多老人和有老人的家庭倍感不适应,也诱发了诸多令人心酸的人伦悲剧。

或有人怀念以往乡村社会几代同堂、家庭养老的情景,但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让这些渐行渐远,而且不可逆转。置身新型老龄化社会,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老人不能安度晚年,这个社会无疑是残缺的。“白发事业”的短板须尽快补上。

新闻推荐

俄一架米-8直升机坠毁 至少15人遇难

至少15人遇难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海耄耋夫妻开煤气自杀 警示该补齐“终老关怀”短板 阅尽/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