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唤醒沉睡的沿河村(一) 阅读通川区工商质监局下派“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来源:达州晚报 2015-11-10 13:0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阅读通川区工商质监局下派“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应该很不错吧?”在得知自己被选派到通川区江陵镇沿河村当“第一书记”后,冯岚在她日记本上打下了这样一个有些忐忑的问号。

●这位年仅28岁的阳光女孩来自通川区工商质监局,打小就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大学毕业后考入通川区工商质监局。因工作期间表现优异,2015年3月底,被选派到通川区江陵镇沿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带着一份忐忑,一份憧憬,她走进了沿河村,一同带上的,是一本崭新的日记本,她取名“民情日记”。

扎根沿河村 创建新阵地

2015年4月15日,是冯岚到江陵镇沿河村的第一日。那是暖阳煦煦的一个下午,一路春光漫漫,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让冯岚的心情格外舒畅。在冯岚的日记里,她去的村子,应该是有着白墙青瓦,家家小楼,楼下蔬果满园,鸡鸭悠闲散步的地方。

冯岚美好的想象在走了十几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后被打破了。终于到了沿河村,放眼望去,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房屋破旧。冯岚的心里有了些动摇。

进村后,村干部陪着冯岚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这看似随意地一转,却让冯岚惊呆了:祖孙三代与猪圈共处一地;本该步入学堂的孩子,却是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脑瘫儿;被锁在一间黑屋长达17年的精神病患者;所谓的村道,不过是被村民常年走出来的茅草路……这一切深深刺痛了冯岚的心。天黑了,村妇女主任潘姐把冯岚送到村头的杨阿姨家,据说这是全村条件最好的一家了,看着杨阿姨精心准备的全新床单、被套,冯岚的血液在加速流动,一股暖流直涌心间,心里暗下决心——“冯岚,留下来,这里的老百姓需要你!”

决心扎根下来的冯岚花了一个月时间跑田间地头,与村民们拉家常,听他们摆龙门阵,向老农讨教种植经验,学他们操持农活。

在她的“民情日记”中,有一段详实的记录:沿河村全村830人,下设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60亩,现有8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全村人均收入2300元左右,是江陵镇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贫困户有53户118人,其中年老有15户,年老多病2户,因病29户,因残有7户,特困户有10户30人,60岁以上人口占80%。由于劳动力严重缺乏,该村耕地大面积撂荒,无集体经济收入。

这一组组数据,似千金重担压在冯岚的心上。

冯岚深知要干好一件事,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要让沿河村走出目前的困境,就要激活领导班子,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冯岚奔走于工商质监局、个私协会、爱心企业,组织捐款7万余元用于“阵地”建设,修缮村委会办公楼,添置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阵地”建设完成后,她便经常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与村委会的成员们拉家常,摆龙门阵,说心里话,与他们谈沿河村的发展,并与村支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2015年扶贫计划、沿河村三年帮扶规划。在她的努力下,村委会班子成员开始相信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不是来“走过场”,而是真心想要帮助沿河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冯岚在沿河村的“阵地”建立起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沿河村的中枢神经被唤醒了!”

深入最基层 为民办实事

“小冯,你是来镀金的吧?”“这么年轻呀,能带领我们致富吗?”看到冯岚娇娇弱弱的样子,不少人质疑起这个黄毛丫头能否当好这“第一书记”。

冯岚毫不在乎大家对她的质疑。一有空,她就走家串户。陶兰明患精神病已经17年了,长期卧床不起,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她母亲一人又要做农活又要看管陶兰明,已经73岁的老人家为了照顾40多岁的陶兰明吃喝拉撒,不得不日夜奔波在田间地头。

听着村民们述说着自己的困难,善良的冯岚心里一阵阵地痛,每走访一家,就把身上的钱拿出一点,这家200元,那家300元,短短三天时间,冯岚所带的一个月工资近2000元钱一分不剩。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本是想着回城时给家里买一些土特产,哪知村民们这么困难,我该多带点钱。”

在冯岚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记录:

冯钱碧——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已严重变形;

王明泰——孤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陶兰明——精神病患者,与73岁的母亲一起生活;

王明成——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其母亲患佝偻病且左眼失明;

谢干明——左腿截肢;

郑贵武——股骨头坏死;

……

冯岚在走访中发现,沿河村全村共有16名残疾人在家,很多家庭都是越穷越病,越病越穷。奇怪的是,她发现没有一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问他们怎么不去办理,他们很惊讶,“还有残疾证?”然后怯怯地问她:“上面”没人办得下来吗?再说路不通,出去办证也不方便。冯岚听了这话,特别难过,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解决残疾证的事。

为了给每一位不便出行的残疾人填报资料、照相,从没学过摄影的冯岚借了一台相机,逐家逐户地去给他们拍照片。特别是在侯廷浩家,由于身患帕金森病,侯廷浩全身抽搐,给他拍出来的照片始终是模糊的,常人拍张照片就两三秒的时间,冯岚用了半个多小时,改变了多个拍摄模式后,终于拍下了一张满意的照片,此时,冯岚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渗透。为了给不在家的李在春拍照片,冯岚特意抽节假日前往宣汉看望,并为他拍了照片,填报了办理残疾证所需的资料。

经过60余天的奔波,冯岚将收集到的残疾人资料汇总好,找到了通川区残联说明情况,区残联工作人员特地前往沿河村为他们现场办公。在她的协调督促下,很快为全村16名残疾人解决了残疾证办理、残疾救助款、假肢安装、精神病人入院就医等问题。

侯廷浩在13年前突患帕金森病,在广州、上海等大医院都去看过,一直没能治愈。家里还有一位83岁的老母亲,儿子8年前因无钱上学一事负气离家出走,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妻子雷必秀身上。雷必秀为了挣钱维持侯廷浩的药费、一家人的生活,把家附近村里人弃种的田地全给揽了下来,一个人种了十亩田,养了10头猪,一头牛。繁重的农活让雷必秀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上山干活,天黑才回家。侯廷浩的照顾只能靠年迈的老母亲张罗着。村上像侯廷浩这样家庭劳动力缺乏、生活困难的群众不少,尤其在农忙时节,抢耕抢收更是一个大问题。在了解这一实际情况后,冯岚组织召开了村委会,决定成立“助耕队”。这一提议获得村委会全票通过,都说这是一个好主意。由村上10名党员、5名村社干部组成的助耕队很快成立,农忙时助耕队帮这家栽秧,帮那家挞谷,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一些忙完自家农活的社员也自发加入助耕队。

在进村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冯岚用自己的工资捐助了3个贫困家庭,为全村3户贫困户解决了再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动员通川区工商质监局中层干部与沿河村53户贫困户签订“结对认亲卡”,实行结对认亲定点帮扶。

沿河村的村民们不再笑冯岚是个黄毛丫头了,他们开始亲切地称她“小冯书记”。  

□本报记者 李睿 张瑞琦

新闻推荐

参赌人员近百万 赌资超过5000亿 公安部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

公安部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

相关新闻:
巨款未丢 微评论2015-11-20 12:59
猜你喜欢:
评论:( 唤醒沉睡的沿河村(一) 阅读通川区工商质监局下派“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