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爆炸的清华实验楼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后,楼内及周边师生被疏散,明火被迅速扑灭,海淀区环保局在爆炸后两小时对现场检测未发现有害气体。根据安监部门通报,爆炸是死者在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的。
据了解,遇难的博士后32岁,来自安徽萧县,是家中长子,其家人当晚已赶到清华大学。
遇难博士后为家中长子
在清华官微的通报下面,记者看到,短短三小时内就有600多人留言,很多人对事故中身亡的博士后表达了哀悼和惋惜之情。
当日傍晚18点,孟某某的母亲已从安徽老家赶到了清华大学。同时,还有从天津赶来的弟弟、弟媳在一旁陪伴。
据孟某某发小介绍,孟某某父母年近60,均为农民,孟某某为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弟一妹。弟弟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天津一所高校当老师。
前一晚还曾表示不会去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遇难的孟姓博士后是男性,安徽萧县人,今年32岁,未婚。
公开资料显示,孟某某在安徽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刚进入清华做博士后一年,是2014年第二批CLS博士后基金入选者之一。
据在现场的老师称,孟某某前一晚跟同学一起看球赛聊天时还曾表示不会去
实验室。“他是个一心扑在学术上的人,特别用功,也很开朗,对人很热情。”
孟某某在朋友圈的个人签名为“适应新环境,努力拼搏这两年”,喜欢分享“科研工作的新规则”和“哈佛大学论文写作之道”之类的学术性文章。
六天前,他在朋友圈写道,“我每周身心最最放松的时刻都是周日晚上,发完工作汇报,回复完所有该回复的邮件。顿时觉得世界彻底安宁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人却没了”
下午4时许,死者的两名发小来到起火的实验楼前。当该校化学系一名老师告诉他们死者为孟某某时,两名发小的眼眶瞬时湿润了。其中一名姓张的先生称,自己和死者是初中同学,下午在网上看到“清华大学博士后死亡”的信息时,自己就惴惴不安,“我想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博士后就那么几个,害怕会不会是他,没想到真是他。”说着,张先生捂住嘴巴,抽泣起来。
“他能上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张先生称,孟某某从小到大都是班里的学霸,从华东理工大学读完硕士后,便出国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之后来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后。
张先生说,孟某某来自安徽萧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他学习就很刻苦。每次联系他时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图书馆。“眼看今年就要毕业了,就能工作了,他却走了。”
“妈妈,我要去南京工作了”成遗言
死者身份确认后,校方联系到了死者的弟弟。接到校方通知后,孟某某的母亲、弟弟和弟媳当天赶到北京。“我的儿呀”,傍晚18点,孟某某的母亲从圆明园地铁站口哭喊着出来,老太太嗓子已经喊哑,身体也变得瘫软,靠两人搀扶着才能走。
“他前两天还跟婆婆打电话,说‘妈妈我要去南京工作了\’。”孟某某的弟媳说,哥哥一直想当一名教师,前几日,他往家里打电话,说买了下周一到南京的火车票,准备跟南京大学签合同。“打电话时,哥哥很开心。”孟某某的弟媳哭着说,“我婆婆供两个博士容易吗?每天早上4点起,晚上10点睡,卖鸡蛋攒钱供两个儿子上学。好不容易供出来,人就这么没了。”
使用氢气做实验时发生爆炸
事发后,清华部分院系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紧急通知:“清华何添楼化学实验室着火,有爆炸的可能,同学们呆在宿舍楼关好门窗,不要前往围观。如有事必须出门,请走清华附中正门”。
同时,清华教务处发布了停课公告:“因我校化学馆发生紧急事故,原定于本周(第14周)周五下午、周六、周日所有在化学旧馆、何添楼上的实验课全部暂停,请相关院系通知在此上课的学生和任课教师,也请同学们相互转告。”
根据《清华大学化学危险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教学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本组的化学危险物品的使用安全负直接责任。记者致电清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相关负责人拒绝透露更多信息。
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联系到事故中身亡博士后的导师。另外,事故发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也处于无法接通状态。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号准“脱贫脉”用准扶贫款 “基础设施投资+产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
坐落在东西庄的香菇种植基地。 ■编者按为做好精准扶贫宣传工作,5月23日起,马鞍山日报社组织全体编辑、记者,分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