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钰刚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本报记者 蔡威 文/图
“李大哥,上次给你说的材料准备齐了吗?齐了就可以去办证了。”“陈婆婆,你们的护照这几天就能拿到了,放心吧,不会影响你们出去旅游的。”……在电话一边不停忙碌的,是市中区通江派出所通江社区警务室民警周钰刚。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他就接了6个社区居民打来的电话,有的是咨询,有的是寻求帮助,还有的是反映问题。接到电话后,周钰刚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警力下沉
打造社会管理前端平台
日前,记者在通江社区警务室看到,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文件柜、电话机和巡逻防护等设备和装备一应俱全。2015年9月,周钰刚和其他37位民警一起下沉到市中区38个社区警务室,成为社区里的专职民警。
据悉,市中区公安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公安机关“深化警务体制改革,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战略部署,以社区警务专职化建设为抓手,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将更多警力沉到基层社区,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犯罪,实现了1名民警、2名辅警、多名治安积极分子的“1+2+N”警力配置标准,同时落实社区民警不值班备勤、不办案、不参加辖区外警情处突安保、不参加专项行动的“四不”要求,并开通了公安“五级信息网”,让社区警务信息实时上传和网上共享,促进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民警工作效率。
“我以前也是社区民警,但是派出所里事务繁杂,无暇兼顾社区,所以对社区的情况掌握得不够详细。”谈及社区警务专职化建设前后的变化,周钰刚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去,更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好务。”
全天候服务
大事小事都是民警的事
“通江社区警务室辖区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居民小区31个,大街有五横五纵,外加3条小街,旅店业19家,网吧8家……”对通江社区的基本情况,周钰刚如数家珍:“不仅我们要摸清社区的情况,也要让社区居民了解我们。”周钰刚向记者介绍,市中区公安分局除了在社区警务室警务公示栏公布社区民警的信息外,还专门制作了500个社区民警公示牌安装悬挂在各个企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居民小区等场所。民警的照片、姓名、警号、联系电话以及监督电话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不论早晚,一旦群众有需要,就可拨打民警的工作手机号码寻求帮助。此外,市中区公安分局依托“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警务室开放月、社区夜谈等活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增进群众参与意识。
在周钰刚看来,作为一名社区专职民警,不管是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还是民事纠纷、邻里矛盾,只要是群众的事,就是民警的事。
对此,社区居民周大姐感慨颇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遇到麻烦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警官,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就会很耐心地帮我们解决问题,现在小区的治安越来越好,我们也更安心了。”
警民齐动员
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2015年10月,通江社区一个网吧的老板找到周钰刚:“周警官,我的网吧门口有辆电动自行车的电瓶被偷了,你看能不能帮我找回来?”周钰刚接到报警后,立即开展案件调查工作:调取网吧外监控视频,通知群众前来辨认嫌疑人……三天后,周钰刚接到群众电话称,偷电瓶的嫌疑人在一个居民楼里出现。他赶紧放下手里的工作,带领辅警赶往居民楼,将偷电瓶的嫌疑人一举抓获。
2015年11月,有群众反映称,通江社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一个网上追逃人员。接到线索后,周钰刚在群众的配合下,成功抓获了该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并在其出租屋内抓获3名吸毒人员,缴获了仿真枪支和吸毒工具。
正是基于对社区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社区民警的各项工作才开展得如火如荼。周钰刚胸有成竹地说:“现在社区工作已经进入正轨,下一步,我会在1年时间里掌握社区70%的人口基本情况。”记者了解到,通江社区登记人口约23776人,流动人口约13083人,要掌握如此多的人口基本信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据统计,市中区公安分局自开展社区警务专职化建设以来,社区民警共走访群众15600余人,企事业单位1386家,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和嫌疑对象信息230余条,调解纠纷202起,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共计折款约2万元,做好人好事213余件,收到群众感谢信82封、锦旗54面。
新闻推荐
演练现场本报讯(陈俊高文/图)为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防范自救能力,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近日,沙湾职中特邀沙湾区消防大队官兵,与全校师生一同在学校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