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示奇葩案例
“遇到这样的事都是骗局。”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达城凤凰头,看到刑侦大队的民警正在向过往市民散发传单、讲解展板案例。据现场民警介绍,今年以来,通过电话、互联网为媒介的通信诈骗案件,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随着市民防范意识的提高,骗子通过花样翻新,让一些市民防不胜防。
记者从展板上就了解到一个奇葩案例。去年7月,市民吴先生(化名)误入了一个“裸聊”网站,该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充值,就可以看到主播的“激情表演”。吴先生抵挡不住诱惑,立即按照对方要求,并在对方指点下进行了充值。在充值数千元后,终于有一名主播与其进行网络视频,该主播又以交纳保证金等借口,让吴先生多次充值。在吴先生陆续充值1.5万元后,这名主播才心满意足的断开视频。自始至终,吴先生都没有见到所谓的“激情表演”。
现场民警告诉记者,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一些市民的心理弱点,进行网络诈骗。网民在上网时也应保持健康的上网习惯,切勿试图寻找刺激,而掉入诈骗人员的陷阱。
几种诈骗方式 千万别中招
在采访中,民警也向记者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通信诈骗方式,提醒市民千万别中招。
1、“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告诉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领的电话已欠费。随后由一名自称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接听电话,称你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不受损失,需将本人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并且频频催促你赶紧通过电话或就近转账,不然损失更大。
2、“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改日再联系。”
犯罪分子先拨通你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受害人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的亲友中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期要前来看望受害人,为下一步诈骗做好铺垫。次日再编造前来途中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者汇钱到指定账户。
3、“爸妈,我这有急事,给我汇点钱”“小王,我是刘总,把钱转到这个账户”
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被害人的QQ号,登录QQ后,编造各种借口,谎称遇到急事需要用钱,诈骗被害人的亲友。犯罪分子还有可能盗取公司、企业、财务人员的QQ号码,然后冒充管理人员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诱骗马虎大意的财会人员,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
4、“尊敬的客户,您的移动积分可兑换现金,请登录掌上移动商城xxx”
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向被害人的手机中发布诈骗信息,利用带有“10086”“95559”字样的虚假网站诱骗被害人登录,被害人在未加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在钓鱼网站中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犯罪分子进而一步步引诱被害人进入圈套,利用网上银行将被害人银行账户中的钱转到诈骗使用的账号。
5、“我是淘宝卖家,您购买的商品没有提交成功,我们按照程序为您退款。”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被害人在网站上的交易信息,假冒网站的卖家或客服,谎称为被害人办理退款或受理投诉。之后给被害人发来钓鱼网站的链接,让被害人在链接上填写银行账号、交易密码,将被害人的钱款转到诈骗账户。
(代婵 李聪员 本报记者 程序)
新闻推荐
违法被拘妻子染恶疾无钱买药通川区磐石镇肖某某,因网购零件自制火药枪打猎,被通川警方治安大队民警挡获,并刑事拘留(本报22日曾报道)。案发后,治安民警在春节前走访嫌疑人家庭时发现,嫌疑人肖某某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