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受到意外降温事件以及看似神奇的幸存故事的启发,医生们开始接纳体温降低或对挽救生命有益的观念。
目前,医学界会采取将体温稍作降低(只降低几度,远远小于一些意外降温事件中肌体降温的幅度),来治疗早产儿或脑损伤患者。
医生以猪为对象进行了动物测试。猪的体温被降到了10摄氏度并得以存活。在完成动物试验后,研究人员目前已开始进行人类低温治疗试验。
医生将病人体温降低,以暂停病人的死亡过程,为治疗创伤赢取更多时间。为了让冷却过程尽可能的迅速,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液抽出并置换成冷盐水。
未来数年,降低体温的方法可能在医疗界愈发常见。不过,在今后几十年,科学家有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采用长期的低体温管理,即蛰居,让人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本质上就是让哺乳动物(其中很多动物的体温与人接近)大幅降低体温而活下来。人类冬眠引起了欧洲航天局的兴趣,该机构长期以来希望让航天员进入冬眠状态进行长时间太空旅行。
欧洲航天局正在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让人进入冬眠状态的可能性。不过,科学家首先必须搞清楚冬眠背后的复杂机制。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生物化学家凯利·德鲁表示,冬眠是一种非常复杂、高度一体化的生理反应,我们希望对人用药来模仿这种生理反应。我们距离了解这套完整的控制机制还差得很远。
报道称,仅仅让人在低体温下存活就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而让人长期处于冬眠状态要复杂得多。不过有兴趣和资金来支撑这项研究,这种听起来很夸张的希望也许有朝一日会变成现实。
□微
微
新闻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11月,仅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全国检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