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本报讯(杨长喜 文/图)1月28日中午,欢快的爆竹声中,沙湾区龚嘴镇刘沟村的移民新居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在门前搭着彩球拱门的新居,宋俊娥大娘迎来了女儿的新婚大喜。
跨入崭新的一年,大娘家可谓双喜临门。一喜全家5口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从糠箩筐跳进了米箩筐”——住进了180平方米的新家;二喜自己的残疾女儿张燕找到了如意郎君。“感觉自己很幸福很甜蜜”的张燕,身着鲜红礼服,挽着新郎官李明全的手,忙着为客人敬酒致谢。当天为了庆贺刘沟26户村民新居落成,该区区、镇领导带着干部们前来送灯笼、写春联,恰逢小两口的大喜日子,特地上门恭贺,乐得张燕喜上眉梢。
宋俊娥的新家和搬进移民新居的26户人家一样,青瓦白墙,龙脊翘檐,方格花窗,清一色的川西民居风格。大娘说,她从24岁那年嫁到刘沟村,至今25年间先后搬了5次家,都是寄居在村里的公房和电站的工棚里。因为家里贫穷,又拖着一个残疾女儿生活,辛劳了半辈子都没有自己的一个家。多亏政府帮忙,搭这次“脱贫奔小康”的直通车,才终于有了安居的新家。“不然,7岁就残疾了的女儿,哪能把女婿招上门哟!”
龚嘴镇党委书记张金文介绍,刘沟村一组的26户村民,是上世纪60年代龚嘴电站建设时,从水淹区整体搬迁到半山的移民组。村民长期居住在简陋的旧房里。2015年,沙湾区在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中,决定将26户村民全部搬移下山,选址背靠成昆线面临大渡河的石板坪。区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居住新区统一实行了水通、路通、电通的基础建设和房屋的统一规划设计,同时为每户村民补助建房资金67500元、开垦30多平方米的小菜园,新建小广场、小商店、停车场、电信互联网基站等公共设施,26户村民告别烟熏火燎的破旧房,欢天喜地地住进了舒适的新居,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甜蜜日子。
其实,“感到幸福和甜蜜”的岂止刘沟的村民。为了让山区移民同步奔小康,沙湾区总投资12866万元,大力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惠及铜街子电站库区至龚嘴电站右岸区域3个乡镇5个村的5200多名移民。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人畜饮水、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村通硬化路,组通产业路,户通联户路,家家用上清洁水,户户有稳定增收项目的目标。
据悉,该区在整村连片推进建设中,已经硬化主干道、通组支路75公里,修(整)建便民桥5座、码头3座。同时为村民安装饮水管道66500米,修建蓄水池25口,危房改造416户。帮助村民新发展蔬菜、核桃、樱桃、银杏、桂花等经济作物5050亩。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刘东凯韩洁罗沙2016年的“两会时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成为一条“新闻热线”。最多时达到500多人的中外媒体大军,带着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齐聚在此。各部委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