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很多人推崇他,也有很多人对他不屑一顾,说西方诗人拔高了他某些诗作。但是静静地去读他,去探寻他的世界,你的世界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他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一位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他精于德语诗歌,同时撰写小说、剧本、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产生深厚影响。
《秋日》翻译:绿原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把你的影子投向日规吧,再让风吹向郊原。命令最后的果实饱满成熟;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催促它们向尽善尽美成长,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将在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秋日》翻译:冯至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歌就必须读读这首《秋日》。这首诗歌在北岛看来趋于完美。无论是结构的安排,还是层次的展开,音调的变化都富于特色。而我把《秋日》两首翻译的版本搬来对比读,更可以读出此诗之精妙。
这首诗的翻译,显然冯至的更胜一筹,尤其从第三小节开始。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再也建造不成”和“不必建筑”很显然处事的方式和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直白的描述,写出了必须此时建筑的理由和无奈。一种是委婉豁达地看待一切。显得更明白通透。既然此时都没有房屋了,那就不必再建筑了。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这句只是描述了人生的简单情态。但是冯至的那种翻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更好地突出了人之心境。是心灵的孤独,是更旷远的深层次忧伤,能更多地引起人的共鸣。
但不管是哪种翻译,这首诗都可以看出诗人的激情,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和一种无法压抑的哀愁。
读一个人的诗歌,其实就是读一个人的生活,读一个人的态度,读一个人那时那刻的心境。
二十七岁的里尔克之所以有着如此的感悟和哀伤与其童年的生活际遇不无关系。但那一种感慨和豁达又和他当时正恋爱着不无关系。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路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执着很坚决,很令人心痛的呢?是不是我们可以猜想,诗人就是用诗歌这种方式表达着一种坚定的爱情。若可以,请你接受我,若不能,我就会长久地孤独。这首诗歌情感内敛又炽烈,而简介丰富的语言描述中又富于哲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人喜欢是自然而然的了。
新闻推荐
国务院食安办就上海假奶粉事件召开发布会 尚有3300罐假雅培下落不明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上海公安部门破获冒牌乳粉案件曝光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9日,国务院食安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制售冒牌乳粉案件督查情况。国务院食安办督察组组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